“同样一款车,同样的保险公司,为何我朋友在外地参保车险就比我便宜近2000元?”“我家不到50000元的车子,保费要3000多元,人都麻木了。”近期有关宁波车险价格偏高的争议此起彼伏。
宁波车险贵在哪?如何解决广大车主“降保费”的诉求?透过一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宁波的“解法”。
浙B版小米SU7最高保费近万元
继官宣合作保险公司后,小米SU7再次成为消费者热议的焦点。据了解,小米SU7新车提供标准版、Pro、Max共3款车型,售价21.59万至29.99万元。从SU7车主晒出的保单中发现,其商业险在6000元至8000元,保费水平堪比50多万元的燃油车,引起争议。
对此,小米汽车4月6日发文回应,新能源车和燃油车商业险条款不同,新能源车专属条款既为“三电”系统提供保障,又全面涵盖新能源汽车行驶、停放、充电的使用场景。而且,还会根据新车/旧车、品牌、车型、上户类型、险种、保额等多种因素综合计算,保费价格也不尽相同,不能简单通过车价进行比较。
据悉,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平洋财险、阳光财险4家国内知名保险公司,已与小米汽车建立官方合作,为小米车主提供专属的价格和理赔服务。基于此,小米表示,这些公司提供官方合作保险服务,用户也可以自由选择其他保险公司,在提车时并不会被区别对待。
不过,对于部分用户表示购车后将选择其他保险公司投保的行为,小米汽车表示,建议在提车前完成交强险投保,没有交强险会影响临时牌照的办理,车辆无法行驶上路。用户可以在线上投保时查看多家官方合作保司的报价,可以自行选择意向保司。
记者查询发现,通过官方渠道投保,上述4家小米官方合作保险公司的小米SU7保费报价均相同。记者从宁波本地相关险企了解到,根据当前商业险条款,在宁波落地的小米SU7,首年商业险价格在7000元至9000元之间,比网传水平还要贵1000元左右,叠加交强险,售价29.9万元的小米MAX保费已逼近万元。
归根结底是车险综合赔付率高所致
新能源车的车险价格相较于同等条件的燃油车高,是一个普遍的市场现象。但作为刚出道的“新秀”,小米SU7的保费差异则成为观察地区车险价格体系的一个切口。
不仅是新能源车,为何宁波地区的车险比其他城市要“价高一筹”?
“车险价格水平整体比其他地方高,这个现象归根结底是车险综合赔付率高所致。”业内人士表示。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宁波机动车总保有量为380.6万辆,其中汽车351.1万辆。在车险赔付支出方面,2023年,宁波支出金额达90.8亿元,同比增长5.44%。在宁波车险承保车辆中,商业车险案均赔款(不含交强险)为8400元,低于北京、上海、厦门,高于全国其他城市。
赔付率为何高企?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宁波车辆出险率、配件单价、车辆配件更换数量、工时数量、人伤赔付标准、伤残率等相对较高,是导致案均赔款较高的主要原因。
以车辆配件为例,有些维修企业考虑毛利率影响,维修过程中配件以更换为主,修复相对较少。这导致宁波车均更换配件数较全国、全省要高。
“当然,案均赔款高与宁波经济发达也有关系。从宁波保有车辆来看,不仅汽车保有量大,其中高端车型占比也高,新能源新车渗透率也相对较高,进一步拉高车物案均赔款。”该业内人士分析道。
除此之外,营运车辆和特种车辆较多、台风等灾害性天气、道路交通情况相对复杂,特别是城乡接合区域人车分流管理较为薄弱等因素,也带动宁波车险整体出险率提升,抬高了各家险企的车险运营成本。
“降保费”在行动
“降保费”是广大消费者的共同愿望。近年来,宁波保险监管部门推动车险费率改革,从严格控制保险机构费用支出等方面多管齐下,不断加强车险市场监管,遏制靠高额手续费争抢业务等恶性竞争行为,持续压降车险费用率,整体赔付情况明显好转。
记者了解到,2023年,宁波车险综合费用率17.1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11个百分点,为全国最低,较2019年下降10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11月,宁波交通部门联合银保监、税务、金融监管局等部门成立工作专班,启动事故车辆“诚信修”数改试点工作,为事故车辆维修领域搭建了一个透明化、公开化的平台,降低不合理维修费用。
“就像是为广大车主搭建了一个汽车维修界的‘大众点评’,车主维修进度、记录、发票等重要信息都由维修企业上传至平台,进行线上数字化登记,记录可回溯,车主可随时对维修企业的维修质量进行评价或投诉。”宁波市公路与运输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曾这样介绍。
通过数字化手段,解决了长期以来机动车维修领域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痛点,实现了维修全过程监管,从而使得维修质量得到更好的保障,同时进一步推动车辆维修价格趋于合理。这也势必会传导到车险赔付上。
据了解,截至2023年年底,通过“诚信修”平台,有关部门已“揪出”超200家违规汽修店,为2万余位车主的事故车维修“护航”,试点区域赔付情况得到明显改善。
“进一步降低车险保费,保险行业自身需提高管理能力、改善赔付情况,同时也需要外部道路交通环境、司法环境,以及车辆维修标准、人伤鉴定等多方面共同协同努力。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建议保险行业优化费率厘定机制、协同多部门强化灾害天气应对、规范机动车维修行业等,提高广大车主的满意率。”宁波市委金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记者 史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