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开了28年的理发店 藏着老街坊的信赖与情谊

求女士在为顾客理发。 记者 刘波 摄

在海曙区鼓楼街道秀水社区广仁街的深处,藏着一家不起眼的理发店,每天进出的顾客不算太多,且大都是老顾客,有人甚至从28年前就开始把头发交给了这家理发店打理。

这家理发店名为“春妃理发店”。1996年,年仅23岁的求女士在鼓楼横河街原聋哑学校边,开了这家理发店,顾客都是周边的街坊。

28年来,这家店三易店址,原来的老顾客们也都因为拆迁搬到了其他地方居住。但他们还是会到春妃理发店来打理自己的头发。店主求女士也从懵懂青涩的青春少女,变成了成熟干练的中年女性,不变的是她和老街坊们这段解不开的缘分。

1

求女士:在宁波好心“阿姨”的帮助下开店

今年51岁的求女士是绍兴新昌人。18岁的时候,她到宁波的一家罐头厂打工。“很幸运,我遇到了我人生中的贵人,我叫她阿姨。”这位阿姨是宁波人,算是厂里的正式工,而求女士只是一名临时工。但两人非常投缘,虽然相差十多年,却成了忘年交。

19岁那年,阿姨在跟求女士拉家常的时候,建议她去学一门手艺,并推荐学理发技术。“阿姨正好认识一名理发师,就介绍我过去拜师学艺。”这家理发店开在鼓楼,两年后,求女士出师了。

在阿姨的资助下,求女士在江北区开了她的第一家理发店。1996年,23岁的她把店搬到了秀水社区横河街原聋哑学校边。从此以后,她的理发店就再也没有离开过秀水社区。“店面很小,只有10平方米左右。除了理发,我把家也安在了那里。”

横河街位于秀水历史文化街区。相传在唐朝,这里就已经形成了聚居区。这里的居民,几十年来一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充满了烟火气和人情味。很快,这个10平方米的小店就迎来了一位又一位顾客。在大家的鼓励下,求女士的手艺也越来越好。

1999年,求女士结婚了。从此,她的店里就多了一个帮手。丈夫有时候帮着顾客洗洗头,有时也会为顾客染发。

2009年,秀水街区改造,横河街整体拆迁。为了继续给留下的居民服务,求女士在宁波市李兴贵中学东校区(即原宁波第八中学)边找了个店面,同样只有10多平方米。求女士热情周到的服务和精湛熟练的技艺,让这家店常年挤满了顾客。很多老街坊一边在这里等着剪头发,一边聊一些家长里短。

后来,这家店面被业主收回,求女士还出去打了一段时间的零工,但她还是没有放下老街坊们。于是,6年前,她又在同属于秀水历史文化街区的广仁街找到了如今这个店面。相比前两家,这家店的面积足足大了一倍,可以让她将洗发、护理、染发、剪发等工具添置齐全。

每天上午9点,求女士会准时出现在店里,迎接四面八方前来理发的老街坊;晚上8点,她才会和来接她的丈夫一起回家。

2

老顾客:除了剪头发也想找老街坊聊聊天

这天的第一位顾客是70多岁的梁阿姨。巧的是,梁阿姨和求女士是新昌老乡。40多年前,梁阿姨跟着丈夫到宁波工作、定居。“我在白衣巷住了20多年,也认识小求20多年了。我每隔一两个月就会来这里剪头发。”

15分钟后,一个清爽干净的发型就剪好了,梁阿姨直接扫码支付了25元。“1996年的时候,剪一次头发也就三五元。现在虽然要25元了,但比其他理发店还是便宜了不少呢。”

慢慢地,顾客多了起来。一人由丈夫洗头,一人由求女士理发,还有一人则坐在后面等待,她们都是从秀水地块搬走的老街坊。

同样70多岁的朱阿姨原来就住在横河街,就在求女士所开的第一家理发店的对面。“我家现在住在东钱湖了,但我每个月都会让女婿开车送过来剪一次头发。”朱阿姨说,在横河街住了几十年,非常有感情,来到求女士的理发店,经常能碰上老街坊聊上两句,会开心许多。

刘阿姨一早就坐着3路公交车从永丰桥方向过来。她不是横河街的原居民,是后来搬过去的,要去理发的时候看到了求女士的小店,从此就认准了求女士。“价格便宜,剪得也好,每次回去新邻居们都赞叹头发怎么做得这么漂亮。”为此,她还介绍了好几个朋友过来。

陈阿姨母女则每周都要从海曙望春那边过来光顾。“马上就要出发去桂林旅游了,先来这里修剪一下头发,再焗个油,漂漂亮亮地出去玩。”

每当有顾客进来,求女士不管再忙碌,都会打一声招呼:“今天怎么来得这么早啊!”顾客们往往也会回以一句:“小求,我来看你了!”一问一答间,也让这家小店充满了人情味。

记者 林伟 通讯员 唐悦旻

2024-04-07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146488.html 1 3 这家开了28年的理发店 藏着老街坊的信赖与情谊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