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死亡无法避免,该如何与这个世界告别?安宁疗护可以为临终患者提供疼痛和不适症状控制,让患者尽量舒适、安详、有尊严地离世。截至2023年11月底,宁波10个区(县、市)均有医院建立了安宁疗护病区。这些医院的安宁疗护病区运营情况如何?医护人员如何守护好患者生命的最后一公里?
1
“夕阳真美啊!” 发泄了积压已久的情绪后安详离开
“夕阳真美啊!”当海曙区第三医院安宁疗护病房的护士长陈春芳瞥到病房窗外的夕阳时,总会想起患者刘阿姨的感慨。
该院的安宁疗护病房于2023年9月开放,共有10张病床,还配有告别室、谈心室、多功能用房、沐浴室等,共有3名接受过培训的专职护士。刘阿姨是第一位入住的患者。她2018年确诊胃癌晚期,之后接受了手术、靶向药等一系列治疗,去年4月起病情急转直下。无休止的癌痛让刘阿姨憔悴不堪,瘦到皮包骨头,呼吸急促,生命如风中飘摇的烛火,随时可能熄灭。阿姨的独子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实在没办法继续照顾病重的母亲。
“刘阿姨刚来的时候,心情不好,甚至以为家人想把自己当成包袱甩掉。”陈春芳介绍,刘阿姨是知识分子,受传统观念影响,难以接受生命的最后一程要在医院度过。医生护士能做的首先是改善症状,让她更舒适。吸氧、营养支持、止痛……几天后,刘阿姨的身体状态比在家中时有了明显的改善。
积蓄了一些体力后,刘阿姨冲陈春芳发过一次大脾气。陈春芳说,其实老人主要是为了宣泄心中的情绪——“我努力了一辈子,为什么命运这么不公平,让我得癌症”“我对不起儿子,他照顾我太辛苦,靶向药又这么贵”……患病后,刘阿姨一直隐忍这些情绪。这次彻底地发泄后,她开始变得平静。
第二天傍晚,陈春芳发现,刘阿姨盯着窗外。她提议:“阿姨,我推你到走廊看看吧?”刘阿姨点点头。于是,陈春芳推着轮椅上的刘阿姨到了走廊尽头,窗外是橙红色的夕阳。两人静默了很久,刘阿姨感慨:“夕阳真美啊!”之后,陈春芳经常会推着刘阿姨去看看外面的风景。
在生命快走到最后时,陈春芳和刘阿姨的家人又一次推着她到沐浴室洗澡。大家把瘦得如一把枯叶的陈阿姨抱到沐浴床上,轻轻为她擦洗,为她换上喜欢的衣物。随后,她安详地离开了。
2
“女儿,你替我好好谢谢他们!” 陪老人更陪家属好好告别
“前几天,患者冯师傅的女儿特地给我们送来了锦旗,感谢我们在他父亲生命最后一程的照顾。”宁波九院的安宁疗护病房设在该院住院部康复科,去年冬天启用,共有10张病床,配备了告别室、谈心室、沐浴室等。科室主任厉旭光说,和医院其他科室不同,安宁疗护的目标不是治愈,而是通过营养支持、缓解疼痛、人文关怀等手段来照亮患者的“归途”,陪老人更陪家属好好告别。
74岁的冯师傅入住安宁疗护病房时肝癌复发并大面积转移,心肺功能都非常差,每时每刻都受到全身各处疼痛的折磨。他跟厉旭光说:“医生,让我早点走。”女儿却说:“医生,我舍不得我爸,你让他活下去。”
父女俩几乎每天都在“拉扯”,厉旭光和同事能做的是两边“润滑”。一方面,帮助老人缓解疼痛,给予营养支持;一方面也开导女儿,放手也是孝心。
熬过了除夕夜,正月初一老人说:“我熬过来了,让我走吧。”女儿再不舍,也只好含泪同意。冯师傅去世当天还叮嘱女儿:“我报答不了了,你替我好好谢谢这些医生护士。他们把我照顾得很好,我比在家里时好受多了。”女儿含泪答应下来。
“我们没法治愈疾病,但可以让生命的最后一程尽量少一些遗憾,更有尊严。”陈忠燕说,在安宁疗护病房工作,只了解患者的病情是不够的,还要尽可能去了解患者和家属的心理、人生故事、家庭情况,彼此共情。
采访时,每位在安宁疗护病房的工作人员都感慨:安宁疗护工作是良心活,也需要医护人员更走心。工作中,会接收到挺多负能量,心理受到各种冲击。他们也期待,后续这项工作在制度保障、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社会参与等方面能有提升,从根本上进一步提高安宁疗护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让生命在“最后一公里”更能被温柔以待。
记者 王颖 通讯员 范旖莲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