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平时一般在清晨会用“闹铃”催促自己快速起床。而赖一会儿床会觉得自己太不自律。事实上,有研究表明,闹钟一响就起床并不一定科学。
闹钟响后再睡会儿有益处
最新的科学研究甚至发现,闹钟响后,赖会儿床、再小睡一会儿,可能对我们的身体更好!研究者意外地发现,闹钟响后小睡30分钟能显著改善认知能力,包括算数的速度、情境记忆和认知控制的能力。
此外,小睡一会儿还能提高清晨皮质醇水平,让你起床后更加警觉,心情更加愉快。良好的心情、乐观的态度、敏捷的认知思维,再加上充足的精力,我都不敢想象我的工作效率可以提升多少。
对此,研究者解释说,这是因为人从睡眠到清醒状态存在一个过渡期,这个过渡期被称为睡眠惯性。在这段时间内,人们会经历暂时的迷糊、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和记忆力下降,随着清醒时间的增加,这种状态会逐渐消散。
来自神经科学的研究也发现,睡眠和清醒状态下我们的神经活动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当进行状态切换时可能会出现延迟。
而从进化的角度来看,一定时间的睡眠惯性可以让我们在偶然醒来时快速入睡,帮助我们更好保存体力,而30分钟的赖床小睡时间可能有助于缓解睡眠惯性,并改善醒来后的认知功能。
醒来后会立刻出现睡眠惯性(绿色线条),并在约半小时后消失。也就是说,我们的身体也需要一点缓冲的时间,闹钟响了再小睡一会儿,不仅能提升认知功能,调节皮质醇水平,还能让你保持更好的状态和情绪。
如何“无痛苦”起床
那么,具体要怎么做才能尽量减少起床这个过程中的痛苦呢?我们可以设置3到4个闹钟,温柔地叫自己起床。第一个闹钟,尽可能轻柔一些,可以是iPhone的睡眠闹钟,音量循序渐进,旋律清新明快;可以是智能手表,用手腕上的震动唤醒;也可以是窗帘自动打开或者准备一个模拟日出光线的自然唤醒灯。
然后,每隔9到10分钟设置一次轻柔的闹钟,让自己在最终清醒前再浅浅睡3次,以此减少被惊醒带来的不适感,让你更容易清醒。
当然,这个床总是要起的,不能无限地小睡下去,记得在起床的最后一个闹钟换一个同样温和的铃声,告诉自己真的要起床了。如果你担心最后一个闹钟无法让自己醒来,可以在最后给自己上点强度,比如,来个闹钟地毯,15公斤以上,站立10秒钟,闹钟才会停止;或者试试花式起床APP,定点拍照或者做算术题才能关闭闹钟。
因此,闹钟响了再小睡一会儿,其实是个明智的选择。这是我们为了更好地开始新的一天哦。
记者 乐骁立 通讯员 洪阳 王元卓
专家丨郑威威
审核丨余周伟 杏仁诊所神经科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