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子蟹趣谈(下)

□何良京

渔民们之所以不怎么待见兼捕到的梭子蟹,一是以前渔民出海一次周期比较长,梭子蟹不易保存;二是对当时专业捕鱼的他们来说,梭子蟹不值钱。

说到如何捕蟹时,陈员祥谦虚地表示,以前他们整个公司都没有从事过专门捕捞梭子蟹的作业,但大体情况也了解一些。以前捕捞梭子蟹大多是“民间”行为,以家庭生产作业为主。捕捉梭子蟹(野生蟹)一般多用“流刺网”,下网时,网靠坠子重量,沉到海底。由于一般多在沿岸作业,所以说是海底,也就二三十米深左右。蟹壳、蟹钳上那些原本用来“防护自卫”的“尖刺”这时成了它们的致命伤。由于网丝较细软,梭子蟹碰上后,很容易被缠住。“流刺网”价格低廉,属于一次性使用的渔具,所以捕蟹者没什么顾虑。下网一定时间后,只要提网就行,到时摘下坠子,其它就不管了。所以我们有时买到的活蟹往往还带着网线。俗话说,“船小掉头块”。近岸家庭作业的捕蟹船,通常捕到一定数量的蟹后,就会联系买主,然后靠岸交易。还有一种衍杆拖虾网,在螃蟹旺发季节也是一种重要的捕捞工具。此外,还有拖网、雷达网等,但这些网里的蟹不属于“主角”,它们只是不幸地被“兼捕”了。

前面提到过,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浙江省水产学院创造了蟹笼捕蟹的新方法,捕捞效率提高了许多,因此得以迅速推广。捕蟹笼一般为圆柱状,以金属丝等钢性材料为骨架,直径五、六十厘米,高二、三十厘米,整个蟹笼围有丝网。蟹笼设有根据蟹的特性设计的“只能进,无法出”的“关卡”。沉放到水中的蟹笼内置鱼块等饵料,循着美味而来的蟹,若经不住诱惑,挣扎着进入蟹笼后虽然尝到了美食,但它不知道的是这是它一生中最后的一餐。以前以家庭为单位的作业模式,包括放蟹笼基本都是人工操作,把全部相连的笼子逐个投放后,再设上一个 “浮标”,以示与其它捕蟹者蟹笼的区别。经过一段时间后,再去收回来。随着技术的进步,专业的捕蟹船也大了,放出去的蟹笼也比以前多了,捕捞的海域也扩大了许多。此外,投放、收取蟹笼都实现了机械化,当然效率也成倍提高。随着捕捞规模扩大,捕捞到的梭子蟹的数量增加,现在捕蟹船出海时,往往还有专业的鲜活梭子蟹收购乃至加工船随行,形成了捕捞、销售、如工一条龙。

以笔者在日常生活中的体验,众多海鲜中,能集量大(数量多,个体大)味美于一体的当属梭子蟹。有朋友会说,野生青蟹味道似乎更鲜美。我也认同这个说法。但青蟹养殖要靠滩涂,大规模养殖后,现在市面上已很难见到野生青蟹了。如果偶然有那么几只,我们工薪阶层可有点吃不起。梭子蟹则不然,随着养殖技术的提高和完善,如今野生和养殖的梭子蟹口感已相差无几了。

自带“美味”的梭子蟹,怎么吃都好吃。清蒸、葱油、煲羹、炒年糕,一般“老宁波”都会,因此也没特别可介绍的。

不过说到白蟹炒年糕,笔者曾有一次“难忘”的记忆。前年春节前夕,在海外求学、工作及疫情等原因,已多年没回家过年的女儿,在某酒店吃年夜饭前,指名想吃“白蟹炒年糕”。就两只红膏梭子蟹和几条年糕,要价竟是458元。这价格,呵呵,吃得实在有点肉痛!

有句宁波老话叫“叫花子吃死蟹只只鲜”。以笔者理解,这里的蟹应该是指毛蟹,死活味道简直有天壤之别(有人说毛蟹死后不能食用,原因是毛蟹濒临死亡时,其脚钳等虽仍会动,但有些内脏已坏死并开始腐烂),所以一般人都不吃死毛蟹。其实梭子蟹死活口感也差了许多,只是当年没吃过活梭子蟹,没比较而已。三四十年前,因缺乏有效的保鲜活手段和快速的运输方式,市面上基本是没有活梭子蟹的,当时吃着感觉也挺鲜的,而且从来没有梭子蟹死了不能吃的说法。感觉那个时代我们大伙儿都是“叫花子”。现如今,稍微讲究一些的人,基本上是不碰死蟹了。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死活蟹最直观的是入口比较,前者“一团浆糊”,后者蟹肉则是一丝丝的,不仅鲜美无比,甚至还有点甜。因此,死活蟹口感鲜度完全不一样。

煮梭子蟹虽然简单,但确实也有点“窍门”。就我们日常做得最多的清蒸来说,如何掌握火候,还是有一些诀窍。以前家里蒸白蟹,为安全起见(吃海鲜怕吃坏肚子),多费点柴火,吃个放心,因此一般总得蒸上15分钟左右。有一次笔者去舟山普陀,在当地一家小餐馆用餐,吃那里的清蒸白蟹明显比平时家里鲜美很多,一开始还以为当地海产品新鲜,议论后就咨询老板原因。见我们是外地人,问了我们情况后,老板也不怕抢生意,直白告之,你们蒸得“太熟”了。

陈员祥曾经和笔者提及过,若不考虑水体污染,剔除有关内脏器官后,几乎所有海鲜都能生食,而且往往比烧熟的口感更好味道更鲜美。以前老渔民用铁镬蒸白蟹,如果蟹肥的话,稍放一点水,蟹瘦的(自身有较多的水份)基本不放水,到水烧干了即可,也就几分钟时间。时间稍长,口感鲜味会差很多。如今笔者蒸白蟹,感觉也特简单,把蟹置锅内,差不多放一汤匙水,或铺上一层青菜叶子就直接煮,几分钟后,听到锅内有“滋滋”水烧干的声音时,熄火即可。除了清蒸,梭子蟹最经典的做法当属用母蟹腌制的所谓红膏䤌蟹。红膏䤌蟹堪称宁波海鲜腌制产品的代表。经过不断的改良,以前只能下饭的红膏䤌蟹,现如今已过渡为可下酒的红膏䤌蟹,并稳稳坐上了宁波下饭中头道冷菜的交椅。

聊天中,笔者还知道了一款老渔民把所谓“下脚料”的梭子蟹腌制成渔民们称之为蟹扁的做法。蟹扁的原材料是以质量相对较差的梭子蟹为主,大小不一,还有另外一些杂蟹等。把这些原材料集中在渔船甲板上,冲洗后踩碎蟹壳,然后找一个底部有空隙、可沥去水分的器皿,一层盐一层碎壳蟹,叠放起来。过了十天半个月,沥干水分后就算是制成品了,然后再找瓶瓶罐罐给收存起来。由于可长时间保存(可保存一年不坏),且价格便宜,因此蟹扁除了自用外,还很受普通消费者的欢迎。

此外,笔者一位衢山籍的朋友则介绍了一款“豪华”型吃法。当年,差不多每年年终时,由于交通不便,渔民捕捞上来的红膏梭子蟹来不及“消化”,于是他们就挖取蟹的红膏,找一个以前很常见的漂亮红花碗,先在碗中间覆上一个小碟子,再把拌过盐的蟹膏堆放在碗里,隔水把红膏蒸熟后,做成中间带有一个大圆孔的色泽红艳的“蟹膏饼”,然后再用麻绳穿过圆孔挂在屋檐下晾干。朋友说,这种“蟹膏饼”味道非常鲜美。记得儿时嘴馋时站在凳子上,伸长脖子想咬一口解馋,但根本咬不动。风干的“蟹膏饼”结实坚硬,经久耐吃,可以放一个冬季,所以它差不多是当地渔民家必备的“味之素”。平时做菜时,切上几片作调味品,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切得薄薄的红膏片还不会碎裂,可给菜肴增色不少。相信我们绝大数朋友都没有享受过这口福,只是感觉听着也会流口水。当然,这类“土豪”吃法现在也成历史了。

2024-03-31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145859.html 1 3 梭子蟹趣谈(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