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想来试一下用雷电流烤大虾?”气象科普讲师周承话音未落,孩子们纷纷跳着举手……
在周承的指引下,其中一名孩子高高举起“雷神之锤”……瞬间,一道“闪电”通过大虾与“雷神之锤”相连。一会儿工夫,就隐约看到虾头“红”了一片。
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气候行动最前线”世界气象日主题活动在江北达人村举行,现场“热辣滚烫”。
互动性强、沉浸感强是本场主题活动的一大亮点。
尤其是在“气象研学课堂”环节,为了让大家对雷电及其带来的危害有更直观的理解,气象科普讲师金靓在讲到“雷电到达地面以后就会形成一个带电的区域”时,特地用一个呼啦圈套住一位小朋友,呼啦圈“圈”起来的范围就是雷电到达地面后形成的带电区域;随后,金靓又请站在呼啦圈内的小朋友摆出一个跨步的姿势,向大家解释为什么在野外遇到雷暴时“要双脚并拢蹲下”,“因为两脚分开,万一真的遭遇雷击,会产生’跨步电压’,容易受伤。”
深入浅出,将专业性强的科普知识“掰开”“揉碎”,变得可观看、可体验、可感受,也难怪“气象研学课堂”结束后,台下就座的两位上了年纪的阿姨用一口“石骨铁硬”的宁波话表示:“听懂了!记牢了!”
活动现场还举行了宁波市气象局与宁波市科学技术协会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今后,双方将以“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为重点,积极推广气象防灾减灾科技工作,不断增加优质气象科普服务供给,努力提升公众气象防灾减灾科学素质。
一方面将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创新科普精准化服务模式,依托“宁波气象”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新媒体渠道,利用图文、短视频全方位拓展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平台。
另一方面,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内容将作为各级科技馆常设或临时展览的重要内容,根据地域特色在气象科普馆、气象科普示范学校、气象台站等打造特色科普内容,促进科普活动线上线下结合。
同时,还将充分调动科研人员、志愿者等从事科普工作的积极性,提高气象科普信息化服务水平,将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纳入市科普教育基地管理,打造成为普及气象科普知识的精品基地。
此外,还将加大气象防灾减灾科普人才培养力度,加强气象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普作品创作与推广,建立气象防灾减灾科普专家团队,扩大气象防灾减灾科普作品的影响力。
活动现场还举行了达人村“浙江省气象科普教育基地”授牌仪式、2024年气象为民服务六件实事清单发布等系列活动。
记者 石承承 通讯员 虞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