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春节热辣滚烫

慈城古县城龙年灯会。

铁路宁波站。

朱师傅在包装刚出炉的年菜。张可欣 摄

从“热辣滚烫”的旅游景点到“又见喧闹”的铁路宁波站到达大厅;从坚守“烟火气”的年菜大厨到“心里暖暖的”外卖小哥;从舞了一个春节的布龙传承人到“游”进春晚舞台的“锦鲤”舞者……本报记者发来了长假期间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从不同角度呈现了一个多姿多彩的龙年春节。

若让我用一个词来形容龙年春节宁波旅游市场的状态,就一定要借用贾玲执导的电影名——“热辣滚烫”。

作为旅游记者,我每个假期都会密切关注旅游市场动态,景区工作人员也总会找我扯扯选题、谈谈趋势。但今年春节不同,即便到了景区现场,汹涌的人流、忙碌的接待,也使得“聊上两句”成为一种奢侈。

印象最深的是慈城古县城的龙年灯会。有一次,我驱车半个多小时于傍晚抵达灯会现场,只见入口处黑压压一片,都是等待检票的游客,负责检票核销的工作人员恨不得长出“三头六臂”。“每天6小时都处于基本不停歇的检票状态”;一旁负责维护秩序的工作人员也早已是喉咙嘶哑。景区里,看灯、品美食、看巡游、民俗表演、参加百人篝火……直到我晚上9点左右“窝”在车里写完稿子时,景区停车场的游客车辆仍处于爆满状态。

节日期间,我还曾在象山影视城、宁波野生动物园停车场“打转”半个多小时;在杉杉公园看全新三江六岸灯光秀,与摄影达人抢机位;在韩岭老街、小普陀景区与大车流“正面交锋”;前往弥勒圣坛,感受分时段入园的紧张;在溪口风景区武岭路跟游客抢购刚出炉的奉化千层饼……很高兴,见证这热闹场景。

旅游市场

真是“热辣滚烫”!

记者 范洪

年复一年,周而复始。

正月初八的铁路宁波站到达大厅,经历春节长假前几天的平静,这里又恢复了喧闹。

中午,来自郑州的普速列车刚刚到站,还有福州的动车、合肥的高铁都到了……

一时间,大厅里人声鼎沸,提着大包小包的,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此刻又相聚在了这里。

从河南民权上车的小陈和同伴是正月初七晚上车的,他和同行小伙伴除了大包小包、拉杆箱,还拎着个鼓鼓囊囊的塑料袋。打开一看,全是父母临行前煮的鸡蛋,粗数数有三四十个。

“我说今年无论如何不带了,可他们还是让我捎上……于是我们一路吃过来,可哪里吃得完。”虽说有些无奈,但小陈的表情却是一脸的幸福。

昨天,铁路宁波站估计有近9万人到达,车站也开始了“返程模式”。地铁将开通“惠民专列”,运营到最迟深夜23点30分。这轮到达客流高峰,将一直持续到2月24日,也就是元宵节前后。

为满足旅客出行需求,铁路部门计划在宁波站增开13趟旅客列车,四川成都、安徽阜阳、南昌南昌和新余,都将是旅客返程的重点方向。

同时,海曙南站综管办工作人员提醒,高峰期间,宁波站到站旅客相对密集,建议旅客尽量选择地铁、公交方式出站。如选择网约车,可根据平台提示,统一到宁波站“地下停车场(北)F区”上车点候车。

返程大军又到铁路宁波站

记者 周晖

民以食为天。随着不少餐饮店打烊放假,甬城市民想吃上节日大餐似乎选择也变少了。其实不然,有一群年菜大厨、配送员坚守春节“烟火气”,为市民们端上丰盛的年菜大餐。

今年31岁的朱加威师傅就是其中一位。老家在江苏连云港的朱师傅是宁波盒马鲜生的一名厨师。他告诉我们,春节期间,有不少市民为了招待亲友或懒得买洗烧,会在电商平台上订购一些大厨烧制的年菜。“主要是生猛海鲜、牛羊肉,烹制相对复杂,我们制作好后,半个小时就送到家。顾客打开包装时,菜还是热乎乎的。”朱师傅打比方说,年菜配送到家有点像“私厨上门”,省去了市民不少力气与时间。

在中央厨房,师傅们各司其职、井然有序、忙而不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市民能在节日安享“热送到家”服务,这离不开年菜厨房、配送员等上下游的接力与配合,整个过程一气呵成。

配送站里,配送员们脚步匆匆,门帘不断地掀起、落下,我耳边不时响起手机的接单声。配送员眼疾手快在传输带上抓起商品,确认无误后冲出帘外,跨上电动车直奔配送地点,只为让市民们第一时间品尝到新鲜出炉的“年味”。

向春节坚守岗位的大厨、配送小哥们点赞!

年菜大厨

坚守春节“烟火气”

2024-02-18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141781.html 1 3 龙年春节热辣滚烫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