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梁祝传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典需要传承、创新,如何拭亮这张文化名片,考验编导的智慧。
2024年宁波市春节联欢晚会上的创意舞蹈《梁祝·蝶恋花》做出了这样一种尝试——利用纱幕、冰屏、威亚建构一个立体、诗意的美好幻境,在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音乐声中,男女舞者“翱翔”于天地间,翻飞起舞,还原千百年来人们对于化蝶之境的浪漫想象。古老的爱情故事插上科技的翅膀,就有了新的演绎与创造。
1
“科技+艺术”,赋予千古传说以现代魅力
《梁祝·蝶恋花》编导吴沙接到任务是在两个月前。“梁祝是宁波的文化名片,要让这个节目吸引眼球,我们觉得和多媒体技术结合,通过人屏互动,实现视觉和真人的真假转换,虚实结合,呈现的舞台效果可能会比较出彩。”
理想是丰满的,但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幕后的艰辛超乎意料。“演员的每个点位都需要和视频严丝合缝,和灯光紧密配合,有一点位置不对就容易穿帮。”
直到演出前的最后一刻,吴沙还在调整视觉效果,使纱幕、边屏、大屏、地屏,威亚、演员以及多媒体配合做到非常精准。编创小组的微信群中,每一个校对时间码的指令都精确到秒,时常到凌晨三四点还在交流。
“其实,舞台上有两组‘梁山伯与祝英台’,舞者张栗铭、张娜组成的一组负责地面动作,舞者安一宁和尹伊娜一组负责威亚的部分。”吴沙揭秘,在五六分钟的节目时间里,他们共同演绎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从学堂相识共游、换红妆相恋、相别到化蝶的经典故事片段。
其中“换红妆”一段的旋转动作用到了裸眼3D。“类似于全息效果,它的动态效果类似于3D建模,先是在舞者舞动的过程中,祝英台头发散落,再从男装换女装,由舞者和多媒体配合完成。”吴沙解释道。
2
来自珠海的舞者,在宁波练了一个多月
在《梁祝·蝶恋花》中完成祝英台威亚表演的,是珠海歌舞团领舞演员尹伊娜。
“我是一个多月前来的宁波,之前是舞蹈演员,尝试过威亚表演,但不多。这次集中训练了一下。”尹伊娜说,这段时间,她一直在宁波天然舞台练习威亚,因为旋转动作较多,常有不适。
“因为我们不是杂技演员,需要不断练习才能找准发力点。先是在地面找准支点起范,再在空中完成动作。”空中动作不像地面动作有节拍,再加上威亚的荡劲大,演员表演完全靠身体控制以及与威亚的密切配合。“连续旋转的时候,很容易撞到脑袋,砸到脚,所以需要不断的练习,找到合适的速度和高度。”
在舞台合成时,她和舞伴还需要与灯光配合,避开曝光位置,快速备场。
“我觉得这个节目很有创意,画面感很美。每个环节都是加分项,也就意味着每一环都很重要,少一个灯光和‘翅膀’都不能完成,这样的经历是以前没有的。”尹伊娜说。
最后的化蝶段落,珠海歌舞团另外24位演员也一并上场,完成了“翅膀”,也就是彩蝶翻飞的场景动作。五彩的光照过来,挥动翅膀的演员们好似飞舞在如诗如画的花园里、自由广阔的山川间,给人以浪漫的想象。
记者 顾嘉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