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味没了,垃圾少了,环境好了”

年底将投用的全品类生活垃圾智能回收箱。(受访者供图)

记 者 王嘉彬

通讯员 朱亭汀 张君君

讲述人:鄞州区中河街道汪董社区居民、垃圾分类工作人员 陈子辉

我从小在汪董社区长大。这五年,社区环境变化非常大,简单概括就是12个字——异味没了,垃圾少了,环境好了。

2020年,我开始从事社区垃圾分类工作,见证了从垃圾乱堆放到“撤桶并点”再到如今智能化升级的变化。

五年前,居民垃圾分类的意识还没有像现在这么强,每个楼道口只放了两类垃圾桶,垃圾乱堆放的情况时有发生。一到夏天,如果垃圾收运不及时,楼道里就有异味。

2020年,我们社区下辖的四个小区开始“撤桶并点”,楼道口的垃圾桶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垃圾集中投放点,“绿蓝红黑”四色垃圾桶,每天定点定时投放,到时间就由政府专门派人收运走。

刚开始我自己也不习惯,以前楼下就可扔垃圾,现在还要走到集中投放点去扔,觉得很麻烦。但我从事垃圾分类这份工作,就带动身边的人一起进行垃圾分类。

起初,不愿分类的居民不少,我和几名志愿者就翻垃圾桶,打开一个个垃圾袋进行分类。

随着政府部门不断出台相关细则,我们的垃圾分类工作有了方向和参考。

这一切,社区居民都看在眼里。慢慢地,一些热心的居民报名成为垃圾分类督导员,在集中投放点值守,协助居民进行垃圾分类。

不少居民也会将纸箱、塑料瓶、报纸投放到可回收物智能回收箱,回馈的资源币可以兑换生活物品,甚至能提现。

我记得有一个集中投放点设在14号楼,住户张阿姨以前是“撤桶并点”的反对者,现在她看到投放点弄得这么干净,跟我说小区变美了。

今年底,我们社区将迎来新的变化,原来的集中投放点迭代升级为全品类生活垃圾智能回收箱,要求居民将所有垃圾按类投放,小区里将见不到垃圾、垃圾桶的影子。

新闻多一点

“十四五”期间,宁波全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提质增效,生活垃圾分类覆盖面、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厨余垃圾清运量占比达28%,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71%,新(改、扩)建垃圾投放点、垃圾房3000余处,落地全品类生活垃圾智能回收箱1300余台,165个生活垃圾转运站完成提标改造,已建16座生活垃圾处置厂,生活垃圾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更上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