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7年, 看见文明生长、乡村振兴

【人物名片】

余姚横坎头村“横坎头农家”负责人 黄徐洁

7年前,我回到横坎头村开起了农家乐。这些年,我亲眼见证了村庄的发展变化。

最显著的变化,是村里发展格局的升级。为了更好地服务游客,浙东红村游客服务中心建起来了。如今,总能在这里看到村民耐心解答游客的咨询,热情介绍本地特产。每次看到这样的画面,我不禁感慨:村庄的发展,让村民收获了自信与成长,而他们愈加周到的服务,又让这座“乡村会客厅”更加温暖动人。

村子也不再“单打独斗”。村里以强村公司为载体,和周边村庄联动,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红色研学线路。资源共享了,体验丰富了,游客自然愿意留下来。

村里的文化生活也越来越有滋味了。前段时间,村里连演了3天越剧,虽然赶上下雨,可乡亲们热情不减,观众席坐得满满当当。听着大家的喝彩声,我真正明白了,“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是文件里的词,而是洋溢在乡亲们脸上的笑容和他们眼里的光。

这份温暖也体现在村子日常的服务里。“道德银行”、定期的律师咨询和义诊这些便民服务,都成了村里的常态。村里对老年人的关照也很细致,目前,6个自然村都建了老年活动中心,老人在那里看电视、拉家常,还能参加文艺培训。每次看到他们其乐融融的样子,我就觉得,这样的生活,真好。

我的农家乐,也是村庄和谐生活的一个缩影。员工基本是本村人,每天早上隔壁阿姨都会送来新鲜的蔬菜,客人爱吃的梁弄大糕,也是向村里人预订的。

最让我难忘的是,前段时间一个小学同学把婚宴放在我的农家乐里办。新人在台上致辞,台下满是乡亲熟悉的笑脸,那份温馨与亲切,让我深深地感动。

如今,走在横坎头村,能感受到的不仅是村容村貌的焕新,更是那浸润在生活里的文明新风。它让村民的精神更有归属感,也让我们这个曾经“横看竖看都看不到头”的横坎头村,变得越来越有温度、有力量。

(见习记者 何丫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