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加出无限可能

解码鄞州基层文化建设样本

东钱湖镇斩获“2024中国最具成长力会奖目的地”。(严龙 周斯佳 摄)

宁波音乐人文馆开馆。(王博 李雨洁 摄)

宁波万象汇第四届面包嘉年华活动现场。 (王博 曾家宇 摄)

越剧表演进小区。(王博 李雨洁 摄)

非遗作品展示。(王博 凌沪琼 摄)

记 者 王博

通讯员 徐庭娴 寇祥 曾家宇

全国首条“最美上学路”让文化美学融入日常;全省首创“一平米博物馆”让文化阵地扎根城市各个角落;获评全省首批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县,在全省县域破题打造基层文化建设样本……

今年是全省深入实施文化建设“八项工程”20周年。鄞州深耕本土文脉,以文为核、多元赋能,通过文旅融合、民生浸润、科技赋能等实践,递交了一份顺应人民群众更高期待的“文化答卷”。

A

以文溯脉,赓续“义乡”初心

今年8月底,位于鄞州区白鹤街道的“的士大食堂”经营者孙益辉获评“中国好人”。

十年里,他坚守24小时不打烊的承诺,以“10元吃饱、15元吃好”的平价饭菜温暖万千的哥,让凡人善举温暖全城。

千年“义乡”的文化浸润,让“好人群像”在鄞州百花齐放:今年以来,鄞州新增全国道德模范1名、中国好人1名、浙江好人2名、宁波好人6名、宁波市道德模范2名,选树鄞州好人37名。截至目前,鄞州各类道德模范、好人等先进典型达3100名。

向善底色藏在千年文脉里。自南宋史浩创义庄义田济困扶危起,鄞州便有了“义乡”的美誉。近年来,鄞州系统梳理“义文化”脉络,深挖29处义庄、故居等“义文化”史迹,编撰80万字全国首部地域慈善史《鄞县慈善志》,梳理700余种尘封已久的家训家谱,为当代向善价值寻找文明根脉。

通过空间打造,让“文化之魂”走进群众心里。宁波南部商务区创设我市首条“志愿生活街区”,以“三横两纵一圈一带一中心”的布局,联动街区商家组建志愿合伙人队伍,用“一平方米志愿空间”将公益嵌入白领日常;白鹤街道打造“鹂西走廊”慈善地标,串联慈爱驿站、爱心书屋等场景,联动企业“千万级”共富基金与10家公益组织,提供助餐、理发、非遗传承等服务;东钱湖镇以党建引领开展义务植树、古道清洁、健康讲座、上门敬老等志愿服务,将善意与生态保护、乡村惠民深度结合。

在志愿培育与制度保障方面,鄞州构建区、镇街、村社、社会组织四级志愿服务网络,培育公益团队超1000个,推出“善居微改造”项目为先进典型改善居家环境,营造“好人好报、德者有得”氛围。“共享奶奶”护学护航、“帮邻爷爷团”便民修配也让向善从个体自觉成长为群体共识。

B

以文润民,厚植幸福底色

11月12日,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公布“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创新案例名单,鄞州区东郊街道仇毕社区榜上有名。

作为“毕派故里”,仇毕社区依托毕春芳艺术馆,打造“1+N”越剧共享空间,联动名人、高校等资源形成文化“朋友圈”,年均开展戏曲专场活动180场次,让专业戏曲走进百姓生活,成为文化惠民的鲜活样本。

这是鄞州文化赋能民生的生动缩影。近年来,鄞州坚持文化为民、文化惠民理念,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全域升级,让文化红利精准触达千家万户。

文化惠民阵地全域覆盖。前不久,一辆双层巴士载着学生从宁波博物馆出发,串联起4个“一平米博物馆”,让学生在城市穿行中感知历史细节与温度。今年5月,鄞州在全省创新推出“一平米博物馆”,至今已建成涵盖“羽人竞渡”“海丝奇珍”等主题的“一平米博物馆”34个,覆盖全区95%的镇(街道)。同时,鄞州已打造213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新增新型文化空间近700处。今年8月,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的宁波音乐人文馆在鄞州开馆,目标打造成为我市音乐人和市民交流欣赏音乐的文化新地标。开馆当天,上百名音乐爱好者齐聚一堂,或参观展厅,或驻足欣赏实物,在公共钢琴前即兴弹奏,现场音乐氛围浓厚。

文化活动多元聚人气。11月14日晚,曾在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惊艳亮相的舞剧《龟兹》在鄞州首演。此次演出同步开启了由白鹤街道与宁波天然舞台携手主办的“舞动丝路,心绘中华”——“我陪孩子读经典”暨“戏剧洋网红圈”中华传统文化体验活动。10月28日,2025浙江省群众广场舞大赛决赛在钟公庙街道开幕。25支来自全省各地的优秀广场舞队伍、逾1000名舞蹈爱好者同台斗舞,共同演绎了一场兼具艺术观赏性与地域文化内涵的精彩对决。鄞州文化活动琳琅满目,“天天演”“文艺赋美”“鄞州晚七点”等惠民文化品牌年均开展活动3000场,惠及群众50万人次。

C

以文兴产,激活经济动能

11月16日,为期三天的宁波万象汇第四届面包嘉年华活动收官。这场初冬甜蜜盛宴以“文化+美食”的模式激活消费潜力,吸引来自全国30个城市的100家知名烘焙品牌参与,销售总额350万元。

在鄞州,“文化+”为产业升级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文化+科技”让娱乐体验充满未来感。无人机足球打开低空经济新体验、机器人团舞表演炫酷吸睛、“钱湖十二雅境”体验区让历史人文赋能旅游产业……在今年的宁波海丝文旅大展上,鄞州的文化产业彰显蓬勃力量与时尚。走进博纳院线影城宁波K11店,全球首个影王智慧4.0直视显示LED全景声数字影院,给观众带来颠覆性观影体验。宁波座头鲸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凭借技术创新开拓广阔市场,其电鼓产品成功跻身全球市场销售额前三,成为“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的典范。

“文化+旅游”让风景里装满故事。鄞州深挖历史人文底蕴,打造“钱湖十二雅境”体验区,将东钱湖的湖光山色与千年文脉相融合,实现自然景观与人文内涵的双向赋能;酷乐潮玩的顶流IP“豚豚崽”凭借可爱造型与潮流属性,成为年轻潮人的“团宠”,更成为鄞州文旅的鲜活名片。如今的鄞州,文化旅游新业态蓬勃发展,IPN渔轮厂作为全省唯一入选商务部首批服务消费场景实践案例的项目,以工业遗存活化利用为特色,成为文旅消费新地标;宁波文化广场、宁波南部商务区水街成功创建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集盒文旅夜市、橙邑集市等4家市集入选省重点培育文旅市集名单,各项指标均位居全市第一。

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坚实的项目支撑与平台搭建。近年来,鄞州大力开展“重大项目牵引行动”,IPN渔轮厂、金银彩绣艺术馆等一批重点文化项目相继建成运营,形成了类型多元、层次丰富的文化产业项目集群。同时,鄞州全力打造高质量产业载体,已建成省级文化产业园区3个、省级文化创意街区2个、市级示范文化产业园区1个,市级(培育)园区数量达到18家。

2024年,鄞州区位居全国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区第22位,为全市之首;东钱湖镇接连斩获“2023中国最具魅力会奖强区”“2024中国最具成长力会奖目的地”等荣誉;自2022年宁波市推行《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统计制度以来,鄞州规上文化及相关产业营收由2022年的189.3亿元增至2024年的225.8亿元,平均增速为9.2%。

D

以文传声,赋能“文化出海”

9月26日,发源于钟公庙街道的“中国文化四棋”亮相西班牙马德里中国文化中心,以25平方米的超级棋盘展示对弈魅力,引得不少群众驻足。

2023年起,鄞州云龙镇、东钱湖镇先后赠送10条国际赛事标准龙舟及龙舟鼓、龙舟凳、木桨等相关物品给保加利亚,助力索非亚、鲁塞等地成功举办端午龙舟文化节;在索非亚设立龙舟文化传习基地,配套开展龙舟主题展览等沉浸式文化活动。

今年6月,首次由中国主办的第五届亚洲文化节在索非亚南方公园2号区域盛大开幕,鄞州元素以多样化的形态集中亮相,现场设置《三字经》微课堂、“一平米非遗馆”,令游客在方寸之间感受东方的智慧与生活美学的韵味。

宁波天然舞台常态化上演甬剧、越剧等经典剧目,带着特色甬剧表演走向世界各地;鄞州选送的报告文学《望道》斩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特别奖,电影《我要我们在一起》主题歌风靡全网;东吴镇“天童四季”品牌以“春诵、夏乐、秋歌、冬集”为核心,通过原创村歌、打造沉浸式演出,让乡村文化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网络也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鄞州通过开展“网络中国节”等系列活动,多个传统节日的风俗民情、特色文化登上央视《传奇中国节》栏目;鄞州区委网信办协同市、区两级公安机关创作的反诈视频,收获全网上亿关注;实施“网络全要素助富工程”,推动互联网企业负责人、网红主播成为乡村“推荐官”,推出“鲜2度”“艺起富”等十大乡村共富平台,持续激活乡村共富新动能。

在网文、网剧成“出海”新势力的当下,鄞州不仅积极打造网络作家部落,参与“天e网络文学大赛”,还大力推动一批网络作家快速成长。其中,由网络文学大咖紫金陈的小说原著《坏小孩》改编的电视剧已成功“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