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黄合 通讯员竺笑爽 刘沪波)“鲁班工坊”如何走出去播种更多“小而美”?如何借助校企协同推动“职教出海”可持续?如何看待人工智能时代职业教育的新未来?……近日,2025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合作论坛在宁波职业技术大学举行。
多年来,中国职业教育从“高质量引进来”到“高质量走出去”,从“高层次携起手”到“高效益扎下根”,走出了一条别具特色的发展之路。现场,来自全国80余所高校、20多家企业和相关行业的专家学者及来自印度尼西亚、科摩罗等7个国家的相关学者济济一堂,共同探讨职教国际化发展的新路径、新图景。
“走出去”,是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必由之路。宁波职业技术大学副校长岑咏讲述了宁职大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多维发力的特色举措。就在今年上半年,宁职大教师团队远赴贝宁开展鲁班工坊建设,花了两个月时间,帮助当地学校建成了全新的系统化、智能化、集成化的学习训练中心,得到了当地师生的广泛好评。
校企合作,是让职教出海真正可持续的重要一环。海天塑机集团人力资源组织与发展总监陈兴表示,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面对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就是人才瓶颈。目前,校企双方共同打造的“蓝金领”人才培养模式已获得国家层面的认可与推广,该套成熟模式将会向海外输出。
据悉,本次论坛由宁波职业技术大学主办,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宁波市“一带一路”职业教育研究基地承办,“一带一路”产教协同联盟、全国高等职业学校校长联席会议协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