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戴斌 龚旭琪
昨日,以“激情全运会,活力大湾区”为主题口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五届运动会(简称十五运会)圆满闭幕。
在这场汇聚全国体育精英的盛会中,宁波体育健儿众志成城、顽强拼搏,奋勇争先、不负众望,取得骄人战绩。参赛人数、参赛项目创历史新高,实现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为浙江省、宁波市赢得沉甸甸的荣誉,充分展现了走在前列、“甬”立潮头的宁波风采。
十五运会,宁波共有211名运动员参加竞技项目和群众项目决赛阶段比赛,他们在赛场留下了众多精彩瞬间:宁波市水上(游泳)运动学校培养的“五朝元老”汪顺刷新全运历史个人获金牌数纪录;2008年出生的宁波体育运动学校“小飞人”陈妤颉首次参赛以破纪录之姿加冕女子短跑“双冠王”;27岁的宁波体工队运动员叶金夺得浙江女子拳击在全运会上的首枚金牌……
赛场里,“英雄出少年”的激情与“后浪推前浪”的温情相互交织,年轻小将与奥运老将携手,以精湛的竞技水平展示宁波速度、宁波力量、宁波风采,在践行“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过程中,呈现了“冠军之城”的传承力量与蓬勃朝气,为“运动宁波”注入了不竭的能量。
老将圆满,奋斗不息
如果说宁波体育的未来寄托在少年身上,那么老将的光环,是在为后辈们指引着奋斗的方向。
本届全运会上,游泳老将汪顺再创传奇。在200米混合泳和400米混合泳项目中,汪顺奋勇争先,双双加冕冠军,同时达成两个项目全运会“双四连冠”的成就。五战全运,19金2银,汪顺成为全运会历史上收获金牌最多的运动员。为了保障集体项目的胜利,汪顺甚至主动退出单项比赛,这种“以集体为先”的选择,正是老将担当的最佳诠释。
放下杠铃、亲吻杠铃片、走下举重台,石智勇用全运会“三连冠”战绩告别了20余年举重运动员生涯。腰背上密密麻麻的针灸治疗痕迹、装满了不锈钢针的5升塑料水桶……这些不曾被镁光灯聚焦的痕迹,默默诉说着石智勇“回归”之路的不易。这不是一次悲情的老将告别,而是意味着一次华丽的转身。
竞技赛场里,并非只以金牌论英雄。宁波体工队女子撑竿跳高名将李玲在一众年轻选手里格外显眼,她是场上唯一的“80后”选手,也是保持着亚洲田径纪录的“撑竿跳高女王”。此刻,距离她因伤宣布退出巴黎奥运会过去480余天,这位36岁的老将再度站上了挚爱的赛场。在第三次挑战4米30失败后,她笑着对全场挥手告别。“能够重返赛场,我感到十分幸运。对如今的我而言,能回到赛场就是一种享受。无论结果如何,能够站在这里,对我而言就是圆满的结局。”李玲说。
还有皮划艇静水项目夺得男子1000米双人划艇项目银牌的邢松。错失东京奥运会参赛资格后他一度退役,但是暂停一年训练之后又回到了训练场。本届全运会皮划艇赛场,31岁的他是当仁不让的老将,最后在决赛中仅以0.285秒之差屈居亚军,这也是老将拼搏的最好注脚。
传承有方,多点开花
本届全运会竞技项目,宁波在帆船项目上打响夺金“头炮”:26岁的虞婷在混合诺卡拉17级比赛中夺金,这是宁波运动员在本届全运会竞技项目上获得的首枚金牌。随即,24岁的闫铮在水翼帆板项目中夺冠,继上届全运会获得帆板RS:X级金牌后,又一次登上全运会最高领奖台。去年巴黎奥运会上,闫铮虽然止步于半决赛,但已经创造了中国在该项目上的奥运最佳成绩。此次全运会赛场夺冠后,闫铮表示:“我非常渴望在国际赛场上取得好的成绩,目标就是往最高点走,一步一步实现梦想。”
在游泳、体操、羽毛球等多个传统优势项目上,宁波向来人才辈出,在本届全运会上也是多点开花。
游泳项目,有11名宁波泳将征战全运会,“老中青”结合的阵容彰显了我市游泳运动良好的梯队建设。作为宁波游泳的中坚力量,20岁的余依婷既展现了顶尖竞技实力,更以从容姿态承担着“承前启后”的使命,这次她交出2金3银1铜的精彩答卷。与汪顺相似,余依婷主动放弃了备战已久的100米蝶泳和400米混合泳,选择将集体利益置于首位。这份取舍与担当,正是从汪顺等老将身上传承的体育精神。
浙江女子体操队在团体决赛中,以0.002分优势力压东道主广东队,夺得浙江体操史上首枚全运会女团金牌。站上冠军领奖台的6名浙江体操姑娘之中,包括张欣怡、赵海煜两名宁波选手。最后一轮自由操比拼,压轴登场的宁波姑娘张欣怡获得12.900的高分,帮助浙江队逆转取胜。
浙江羽毛球队里,有王昶、陈旭君、周新宇等11名宁波运动员。本届全运会上,浙江男队收获团体银牌,创造了队伍在该项目的最好成绩。
“如果可以,下一届全运会,我还去。”蝉联全运会男子自由式65公斤级金牌后,宁波体工队选手袁绍华说。他不仅想自己站上顶峰,也想把这份坚持和经验传递给后辈,让浙江摔跤队更进一步。
新星闪耀,战绩喜人
十五运会大舞台,宁波体育的一大批“00后”力量踏上全运赛场,年轻选手在多个项目中崭露头角、屡创佳绩。
未满17岁的陈妤颉是本届全运会上广受关注、成绩耀眼的新星之一。女子100米决赛,陈妤颉跑出11秒10,首度参加全运会就加冕百米桂冠,并且打破亚洲青年纪录。时隔两天又在200米决赛一举夺魁,独揽短跑双金。
在游泳项目上,17岁的孔雅琪、15岁的严窕珊、17岁的林宇宸等宁波小将在本届全运会上都有不俗表现。孔雅琪完成了多场自由泳比赛的较量,并随浙江队获得女子4×100米自由泳接力和女子4×200米自由泳接力的两枚银牌;严窕珊也在这两项接力比赛中贡献力量,喜获银牌。
全运会攀岩速度项目,宁波体工队运动员周娅菲以6秒991的成绩获得女子组银牌,这是浙江攀岩队在全运会历史上的最佳成绩。周娅菲出生于2004年5月,在去年巴黎奥运会上以6秒389刷新个人最好成绩。
在多个团体项目中,宁波小将也挑起了重担,实现了突破。女篮U22半决赛,宁波球员李雨汧作为浙江队核心,得到全队最高的21分,带领浙江队逆转北京队闯入决赛,创造了浙江队在全运会篮球该年龄组的最好成绩。排球男子18岁以下组决赛中,浙江U18男排勇夺金牌,这是浙江U18男排首次在全运会比赛中夺冠,冠军阵容里包括4名宁波体育运动学校培养输送的选手。
全民共享,浓墨重彩
如果说竞技体育定义了全运会的高度,那么百花齐放的群众体育,决定了它的温度和广度。本届全运会群众项目的赛场上,76名宁波选手以热爱为帆、坚持为桨,赛事成绩斐然,用浓墨重彩书写了“全民共享体育盛会”的动人篇章。
8月25日,气排球选手管菁菁跟随浙江队赢得气排球项目女子C组冠军,这不仅是本届全运会宁波运动员获得的首枚金牌,也是本届全运会浙江代表团的首枚金牌。9月进行的航海模型与车辆模型项目决赛中,洪剑斌获得航海模型耐久项目团体赛冠军,卓悌文、章涵睿获得车辆模型团体赛冠军,实现了宁波市在这两个项目全运会金牌零的突破。
桥牌赛场,宁波教练薛勇和两名宁波选手王立辉、毛金荣,助阵浙江队赢得桥牌项目男团业余组金牌,这是浙江队在全运会桥牌项目上的首金。
对宁波而言,群众体育的辉煌,不仅体现在参赛成绩上,更是根植于全民参与的深厚土壤中,本次全运会参与主体多元包容,形成了“从校园到家庭、从青少年到中老年”全维度参与的生态。
多方合力,奔“甬”向前
十五运会优异成绩的取得,并非偶然,是宁波长期深耕体育人才培养的必然结果。
多年来,宁波为青少年运动员搭建了从校园到赛场的成长阶梯。陈妤颉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她在宁波体校进行专项训练,在普通中学进行文化课学习。走训模式让青少年运动员在接受专业训练的同时坚持接受较高质量的文化教育。
同时,宁波体校大力加强与各类普通高中的合作,努力让更多专业优秀的青少年运动员作为体育特长生进入普通高中学习。2019年,宁波四明中学与宁波体校签订合作协议,共建排球项目。这次跟随浙江队夺得全运会男排U18冠军的余翔、张陈镭、徐奕豪、梅振国都来自四明中学。
此外,宁波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办体育,以“省队市办”“市区联办”等形式开展青少年体育培训工作。另一方面,科医保障团队扮演着“让运动员少操心”的后盾。结合项目特点给运动员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为运动员保驾护航。
回望十五运会宁波运动员的参赛历程,老将以热爱与坚守引领拼搏,中坚力量以担当与奋斗接续传承,年轻选手以天赋与勇气开拓未来,三者衔接有序,共同书写着宁波体育的新篇章。
十五运会圆满落幕,随着全运会会旗顺利交接,这宣告新的全运会周期正式进入“湖南长沙时间”。4年之后“湘”聚十六运会,宁波体育传承的力量将继续在赛场上创造更多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