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重台上的吻别

记者 龚旭琪 周子豪

石智勇没能举起189公斤的重量,他向观众致意后,俯下身轻吻杠铃片,然后转身离场。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举重项目男子73公斤级比赛在广东东莞石龙中学体育馆进行,这是宁波老将石智勇的谢幕之战,他以抓举161公斤、挺举185公斤、总成绩346公斤夺得冠军,用一枚全运会金牌,向二十余年的举重生涯作别。

“沉甸甸”的金牌

回顾这场比赛,石智勇更多的是和自己较量。他的目标是战胜伤病,战胜巴黎奥运会失败的阴影。“很难受、很疼痛,但我战胜了自己。”石智勇说。

比赛中,石智勇远没有达到最佳状态。抓举阶段,凭借厚实的技术功底,石智勇第二把挑战161公斤成功。尽管冲击164公斤失利,但是依然领先其余对手至少6公斤。真正的挑战在挺举阶段,因为这是对绝对力量的考验,而石智勇恢复得并不理想。因此,抓举结束后,石智勇第一时间就进行了挺举的准备。

走上举重台,石智勇深呼吸放松后,慢慢走向杠铃。一声低吼,熟悉的下蹲挺,石智勇挺举开把185公斤成功。杠铃落地,石智勇单膝跪地,喘气、摇头。

随后,石智勇两次挑战189公斤失败。

“这是我举重生涯有史以来最差的状态。”他说。

不过,湖南选手彭政林连续挑战192公斤失败,石智勇以总成绩346公斤夺冠。

站上领奖台时,石智勇抹掉眼角的泪水。“2021年以后我就没拿到过这么有分量的总成绩金牌,这次能在这么艰难的情况下坚持下来,我为自己骄傲。”

99针与5升针桶

当被问到,是什么让自己坚持到这届全运会?石智勇的答案是,执着。

去年12月,在得到妻子的支持后,石智勇开始备战全运会。“一开始恢复的时候遇到很多问题,身上经常有小问题出现。特别是膝关节,在巴黎奥运会受伤后,一直蹲不下去。”

更艰难的挑战在腰椎。在宁波基地训练时,石智勇的挺举一直卡在180公斤,“每次尝试这个重量后,腰都会有反应”。

出发全运会前两周,队医沈异给石智勇做了99针小针刀。

距离比赛场馆不远的举重博物馆内,有一个装满了不锈钢针的5升塑料水桶。展品介绍上写着:石智勇针灸针。

备战全运会的过程中,宁波市体育局为石智勇提供了细致的保障,不仅协调浙江举重队到宁波基地转训,在伙食、住宿、训练设施等方面提供保障,并聘请国家队资深教练邵国强优化石智勇的技术、战术。

“宁波倾尽全力为我们保驾护航,所以才有这么优秀的成绩。”石智勇说。

热爱以另一种方式延续

赛前,石智勇曾给自己设立抓举164公斤、挺举191公斤的目标。如果能达成,他会一直坚持到今年宁波举重世锦赛,希望在家门口和老对手拼杀。

过去,石智勇喜欢坐在杠铃片上庆祝;如今,他选择用吻别的方式告别举重台。

本届全运会,石智勇的学生裴鑫依斩获女子举重59公斤级银牌。训练场上,石智勇对举重的热爱和坚持,感染着包括裴鑫依在内的所有人。平时,石智勇也会跟其他人沟通交流,引导他们提升训练水平,帮助整个浙江举重队成长。“我这个状态还这么拼,他们没有理由偷懒。”石智勇说。

告别,只是以运动员这个身份,石智勇对举重的热爱依旧。他说,自己可能会转型成为教练员,用过去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带领后辈,看看会不会有第二个或者第三个石智勇。

回首来时路,石智勇很坦然,也很放松。他想对16岁时的自己说,这条路走得很值,所有付出都值得。“在举重道路上,我一步一个脚印,拿下众多冠军,打破众多纪录。”

“我无愧于自己的努力。”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