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舟山港精混矿年作业量 首破千万吨大关

本报讯(记者林昱辰 通讯员陈晗)深秋时节,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中宅矿石码头依然一派繁忙景象:巨轮靠泊,卸船机挥舞铁臂,各类铁矿粉通过皮带机源源不断地汇入混矿堆场——昨日,随着今年第104批次作业顺利完成,这里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宁波舟山港精混矿年作业量首次突破“千万吨”大关。

精混矿是一种根据钢厂特定需求,将不同品种铁矿石进行科学配比与均匀混合的深度加工产品。精混这项服务能够有效提升钢铁企业的冶炼效率和产品质量,已成为体现港口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之一。

不同种类的铁矿粉在加工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特性。以巴西粉为例,其铁含量高、粒度均匀,是混矿工艺中的重要原料;但由于含水量相对较高,容易粘附设备,因此对流程控制提出了更为精细的要求。

“第97批次作业时,巴西粉占比高达90%,含水量大,操作起来就像在和黏稠的‘黑泥’打交道。”北矿司中宅操作分部电气技术组陈一铭坦言,那是整个作业过程中最考验技术与耐心的攻坚阶段。他与班组成员提前进行校秤和设备检查,并在作业全程值守监控。

那几天,生产设备旁时刻有工人坚守,工作群里每隔几小时就有实时反馈——功夫不负有心人,凭借准确的判断与对设备的精准把控,该批次作业不仅未出现任何偏差,班组成员也由此积累了应对高难度任务的宝贵经验。

四季度是港口生产的关键冲刺期。现场作业节奏加快,工人全力以赴,严谨细致。“越是冲刺,越要稳扎稳打。我们既要效率,更重质量。”陈一铭说。

“四季度是决胜全年的关键,必须保障各环节高效运转。”北矿司中宅操作分部经理温建平介绍,公司通过24小时值班、加强预防性维护、优化作业流程等举措全力保生产。依托“港—钢—矿”三方协同机制,港口动态调整策略,如年初以“大船改小船、多频次保供”化解原料短缺风险,确保四季度原料供应稳定、生产不间断。

围绕“储—混—转”全流程效能提升,港口制定了详细的四季度作业计划。“我们设立了‘月度保底、年度冲刺’的内部目标。”温建平透露,“通过优化靠泊窗口、压缩非生产性时间、加强团队协作等措施,我们将确保精混矿生产品质与效率同步提升。”

业内专家指出,精混矿年作业量突破千万吨,体现了宁波舟山港在工艺精度、质量控制和供应链协同方面的综合实力,为长三角钢铁产业原材料稳定供应提供有力支撑,在四季度攻坚中这种综合优势将得到更加充分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