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顾佳诚 通讯员劳超杰 沈彦汝)昨日,记者走进宁波润平电子材料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只见多条自动化生产线全速运转。原料经过清洗、混合、固化、切槽等精密工序,最终变成精致的抛光垫成品。工人们与智能检测设备紧密配合,有序完成每一道品控流程。
润平电子是余姚特色工艺集成电路产业链的链上企业,专注于抛光垫、抛光液、保持环和吸附膜等半导体精密零部件的研发与制造。今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额突破2.5亿元,同比增长50%。公司董事长惠宏业表示,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前两年布局的抛光液产品,该产品今年销售额快速攀升,并将在未来3年到5年持续释放增长潜力。
凭借前瞻布局与持续创新,余姚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劲动能。今年前三季度,余姚多条产业链表现亮眼:智能光伏产业链实现增加值1.81亿元,同比增长148.4%;特色工艺集成电路产业链实现增加值33.42亿元,同比增长61.1%;人工智能与工业软件产业链实现增加值78.95亿元,同比增长39.5%。一大批像润平电子这样的企业,通过强化产业协同与要素对接,按下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键”。
宁波泰睿思微电子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芯片设计、封装、测试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2020年底落户中意生态园。余姚集成电路半导体产业的集群效应,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土壤。五年间,企业快速成长,今年1月至9月销售额同比增长20%,全年预计增长30%。
今年,泰睿思微电子与知名科研机构及高校合作,成功研发出新型光探测器封装结构。公司研发总监廖顺兴介绍道:“该技术通过堆叠式玻璃及点胶后再注塑黑色塑封料工艺,实现了高线路密集与高遮光性的应用,遮光效率超过95%,解决了目前透明光感过程中,因封装产品高度翘曲无法自动化作业的问题,和原来的工艺相比能够有效节省50%以上的成本。”
串珠成链、聚链成群,余姚以链式突围打造产业韧性,在激烈的竞争中持续锻造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坚实筋骨。
聚焦半导体产业集群,18支创业团队在阳明工研院成长,其中17家已成为规上企业、6家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24年,这些企业总产值突破20亿元,成为所在细分领域的领跑者。
在光伏领域,余姚已集聚浙江明禾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晶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宁波森联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宁波和丽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链上企业,覆盖晶硅类太阳能电池片、光伏组件等关键环节,形成分工明确、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高效的产业协同是提升产业链韧性的关键。截至今年10月,余姚共开展“十链百场千(万)企”对接活动25场,参会企业1257家次,有效促进链上企业信息互通、资源整合与协同创新,增强产业链内部的“黏性”与运转效率。此外,余姚还加快培育产业核心力量,今年入选宁波市首批标志性产业链链主企业7家,新增2025年度宁波市产业链标杆项目8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