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维国
11月9日下午,鄞州西林书院诗意盎然,2025西林诗汇颁奖典礼暨第三届福田音乐季开幕式在此举行。宁波货车司机孙飞群在现场深情朗诵自己的获奖作品《月光下的货车》。15年、50万公里,穿梭全国50多个城市的奔波,浓缩成了这首诗,字里行间满是生活,台下的不少观众被深深触动(11月11日《宁波日报》)。
当货车司机在夜色中写下《月光下的货车》,当医生、工人、快递员纷纷提笔,用诗句记录生活的细微与温柔,一场名为“诗汇”的活动,不仅汇聚了文字的芬芳,更唤醒了人们心底久违的诗意。
最打动人心的诗意,往往诞生于泥土与汗水之间。货车司机在夜路中看见月光,护士在急诊间听见生命的呼吸,农民在田埂上感受风的温度,那一刻,他们是在生活中发现美。诗意的本质,不在于形式的华丽,而在于心灵能否对生活保持柔软与敏感。一个能在疲惫中感受美好的人,一个能从平凡中提炼意义的人,他的生活,已经自带诗意。
诗意是生活的“缓冲区”,让人抵达内心的宁静。在快节奏、碎片化的时代,我们常常被信息裹挟,被效率驱动,日子像被算法切割得支离破碎。诗意恰恰是一种对抗焦虑的力量。写诗的人,不一定要成为诗人,而是让心灵在语言中歇一歇脚;读诗的人,不一定要研究文学,而是从诗句里找到一份平衡与慰藉。诗意让我们慢下来,让目光重新投向生活本身。
诗意也是社会文化温度的体现。诗意的传播,不在于多少人懂格律,而在于多少人愿意用语言表达感情、记录生活。
更深层的诗意,是一种心灵的自觉与精神的丰盈。当一个人能从忙碌中抬头,看一眼天边的云彩,当他愿意在深夜的路口为一轮明月停下脚步,这份“多余的感受力”,是抵御焦虑最深沉的力量。诗意让人不被物质所完全定义,让精神有栖息之所。诗意不是逃避现实,而是让人有勇气面对现实;不是浪漫的幻觉,而是坚韧的力量。因为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会在平凡中写出不平凡的诗。
让我们为生活添一点诗意,无论是提笔写诗,还是读一首诗,或仅仅是在人群中驻足片刻、静看落日,都让人从生活的缝隙中看到光。每一份诗意,都是对生活的温柔回应。每一首诗,都是平凡生命对世界的真情告白。
(欢迎投稿,来稿请发民生邮箱187168466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