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漏计时:

破解图书馆占座的好办法

潘玉毅

据央视新闻近日报道,越来越多人去图书馆看书学习,但“占座”现象频频出现,多地图书馆出台针对性措施。像杭州萧山图书馆,就采用沙漏计时的方法,若发现长时间无人使用却留有物品的座位,工作人员会放置沙漏,30分钟倒计时结束后,若原使用者没有回来,其他读者便可使用该座位。这一做法得到了许多网友点赞。

长久以来,图书馆占座是一个颇让人头疼的问题。好友相约去图书馆学习,让先到者占座,以免同伴赶不及没有座位可坐;有一些人中途离开,担心再回来时无座位,就放置衣服、书籍等物品代表“这里有人”……这些行为从情理来论似乎并无不妥,还是爱学习的具象表现,以至于约定俗成之下,占座现象司空见惯。

但我们得明白一点,图书馆是公共场所,不是某个人、某个群体的专属。你来得别人也来得,你坐得别人当然也坐得。座位归属应当秉持使用者先来后到的原则,而不是“一人代排,全员有座”。若占座之人及时赶到也罢了,偏偏有一些人做事总是拖拖拉拉,座位空置半天才姗姗来迟,更有甚者,因有其他事情干脆直接不来了,导致公共资源极大浪费。无论“替人占座”还是“长时间占座而不用”,都是很不文明的行为。要知道,如今在一些热门图书馆,“一座难求”是常有的现象。可若是一刀切地取消“占座”又于理不合。毕竟,人有三急,也难免有交际,总不能不叫人上厕所,或者别人电话打来时不能接听,这样显得很没有人情味。

杭州萧山图书馆采用沙漏计时的办法,在兼顾读者权益和空座复用率上找到了一个平衡点,对消除“僵尸座”、保障更多人的权益是一种有益尝试。既给了那些上厕所或接打电话的人宽裕的时间,也避免了人为原因导致的座位长时间空置,杜绝了恶意占座,提高了座位利用率,从而更好地让公共图书馆发挥其公共属性,让更多人得到文化共享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