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路上的危险与手机里的陷阱

——警惕“银发族”身边两大隐患

宁波交警向老人赠送安全头盔。

交警走村入户,宣讲交通安全知识。

“注意老人”交通标志牌。

镇海女警开展反诈宣传活动。

江北民警教老人正确使用App。

老人查看反诈宣传单。

编者按

频发的交通事故,让老年人的血肉之躯直面钢铁洪流;层出不穷的精准诈骗,让老年人的毕生积蓄消弭于虚拟陷阱。

老年人的安危,牵动着每个家庭最敏感的神经。他们的出行平安与财产安全,是一体两面的时代课题,需要子女的悉心关怀,更需要全社会协同共治。

本版今日聚焦老年人群体面临的这两大突出风险,旨在敲响警钟,共同筑牢守护“夕阳红”的安全防线。

涉老交通事故频发 老年人交通安全需求引共鸣

记者 王晓峰 通讯员 徐莹莹 董力军 周信红

随着老龄化社会到来,老年人的交通出行参与度越来越高:在城镇,老年人是接送孩子上下学的主力军;在农村,老年人在乡间道路上奔忙,从事农业劳动和农产品运输。

涉老交通事故频发

今年以来,全市涉及老年人的交通事故频频发生。

10月11日晚上6点左右,海曙交警大队古林中队接群众报警:在段梅路布政大桥路段,一名行人与机动车发生碰撞。交警赶到现场,发现受伤的行人是一名老人。

当时天色已暗,这段路的照明情况欠佳,驾驶员因视线受影响,未能提前发现前方横穿马路的老人,导致碰撞事故发生。

“事故发生时,这名老人穿着灰色的衣服。夜间出行,这样的着装不易让其他交通参与者发现,存在不小的安全隐患。”海曙交警相关负责人说,经过调查取证,交警部门认定机动车驾驶员需承担事故的主要责任,老人承担事故的次要责任。

无独有偶,另一名老人在接送孩子时发生了意外。

9月15日早上,在江北慈南街与东官山河路路口,一名老人骑电动自行车载娃上学,见旁边车辆渐少,老人走起了“捷径”——在未观察对向及后方来车、未开启转向灯提示的情况下,从机动车道右侧向路口左侧横向穿行。

这番危险操作导致一辆正常行驶的机动车避让不及,与之发生碰撞。电动自行车被撞后,车上两人齐齐倒地,所幸他们均佩戴了安全头盔,总算是有惊无险……

占比提升,实际死亡人数下降

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随年龄增长而衰退,反应迟缓、判断力减弱,在遭遇交通事故时,受伤乃至死亡的概率远高于年轻人。此外,有部分老年人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出行时多有交通违法行为,易引发交通事故,造成不可挽回的悲剧。

据宁波交警统计:今年1月至9月,在全市交通事故死亡人员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占比达到了53.2%;从事故成因看,闯红灯、未按规定车道行驶、随意横过道路等违法行为较为突出;事故发生的地点,多为县道和乡道。

从事故发生时段看,早晨5点至上午8点、上午9点至11点、下午4点至5点,以及下午6点至晚上8点,是涉及老年人交通事故发生频率较高的时间段。

“还有一个数据需要引起大家关注:今年1月至9月,涉及老年人的亡人交通事故,占比虽然过半,但实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5.2%。”宁波交警相关负责人说。

占比提升,实际死亡人数却在下降,为什么两项数据会出现“背离”?

宁波交警相关负责人解释:随着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精细化水平的提升,人员伤亡数有了显著下降。相对年轻人而言,老年人掌握交通安全知识的速度较慢,因而,在亡人交通事故总量不断下降及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老年人死亡人数占比反而提升了。

打造老年友好型文明交通体系

打造老年友好型的文明交通体系,宁波交警一直在努力:前有广为人知的“绿灯为老人多亮97秒”的暖心事,后有在全国率先推出的“注意老人”交通标志牌……

当然,为了保证老年人的交通安全,最关键的还是要提升他们的安全意识。

早在2023年第12个“全国交通安全日”来临前夕,宁波交警就在作为“样板”的海曙区古林镇茂新村,宣布开启新一轮“甬安行”交通安全精准宣教进乡村工作。而持续深入开展的“美丽乡村行”交通安全宣教活动,正是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年,宁波交警还建立了首批6个交通安全宣教工作室,对全市老年人开展有针对性的精准宣教,至今已开展相关活动2800场次,面对面宣教25万余人次。

在护“老”平安行中,家人的作用同样不容小觑。子女平时要多加提醒:老年人外出时,应尽量走人行道或靠路边行走;横过马路时,必须从人行横道通过,并注意观察来往车辆,确认安全再通行;行经信号灯路口时,务必遵守交通规则,绝不闯红灯。

另外,高龄老人外出,最好有家人陪同;夜间单独外出,要选择视线较好的道路,尽量穿着较为鲜艳的服装。

养老诈骗不断“升级” 老年人易遭骗子精准“围猎”

记者 王晓峰 通讯员 张润之 林梦娇 顾蔚

电信网络诈骗的阴影,正加速笼罩老年人群体。数据显示,受害人群体中,老年人所占比例正逐年升高。

记者从市反诈中心获悉,今年以来,涉及老年人的电诈发案情况不容小觑。其中,以电话“引流”的冒充客服诈骗,以抖音、快手、微信等“引流”为主的虚假投资理财诈骗,以及购物诈骗、冒充公检法诈骗尤需引起重视。

直播间里的“养生局”

前不久,宁波公安成功捣毁多个冒充名医并向老年人兜售“神药”的诈骗团伙,以及一个提供药品的药房。

8月11日,镇海区公安分局蛟川派出所接到77岁的刘老太报警,称自己遭遇了保健品诈骗。

原来,刘老太上网冲浪时听了所谓“国医大师徒弟”的养生直播课,因过于活跃被骗子盯上了。随后“国医大师”亲自来电,声称只需要3种药便可治好刘老太的病,还不断强调自己是破例问诊。待老人信以为真后,“医馆工作人员”就向其推销“国医大师特制神药”。

见老人痛快支付1000元“诊金”后,“工作人员”联系得更勤了——每天来电吹嘘“大师”的医术有多高明,他们的“药材”有多名贵。在此期间,刘老太也有过退款的念头,却被对方的话术给唬住了。

8月6日,刘老太收到货后支付了7.1万元的尾款。此后,“大师”及“工作人员”就失联了。直到有一天,同样受骗的听课群友告知这是一场骗局,刘老太才幡然醒悟。

接到报警后,镇海公安展开调查,发现这个诈骗团伙所售的3种“特制神药”,实际上均只是每盒成本价低于28元的普通保健品,并不具备骗子所说的“抗癌、化解结节”的功效。

8月16日,专案组民警在河北抓获12名嫌疑人,捣毁一个诈骗窝点。进一步深挖后,发现仅我市这样的受害者就有16名,另有上千名受害者分布在全国,涉案金额高达1000万元。9月4日,宁波公安出动60余名警察,在河北多地展开收网行动,又成功抓获嫌疑人35名,捣毁了这一犯罪网络。

目前,这47人均因涉嫌诈骗罪被警方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还在进一步侦办中。

这起由“养生直播”引发的案件,清晰地勾勒出一条针对老年人的新型诈骗链条:从“直播引流”到“大师”话术催眠,再到“神药”暴利收割,最终“人走楼空”。

镇海区反诈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一起典型的养老诈骗,同时具备购物诈骗的特征。说明针对老年人的骗局已不再是单一形态,而是呈现多种手法交织、线上线下融合的复杂化新趋势。

冒充客服诈骗高发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适老化产品加快推出,“银发经济”受到更多关注。

然而,随着“银发经济”兴起,一些不法分子以“保健神药”“低价旅行团”“投资养老”等项目为诱饵,瞄准老年人对健康养生、关怀照顾、养老储备的焦虑,通过打感情牌、走温情路,让老年人跌入“银发陷阱”。

更需警惕的是,以往线下为主的此类骗局,正大规模向网络空间蔓延。不法分子借助网络互联与移动支付的便利,将犯罪活动转移到线上,企图隐匿踪迹并扩大侵害范围,使得防范与打击的难度显著增加。

除了上述案例外,宁波还曾出现过针对老年人的“收藏品”骗局:老人喜好收藏古玩字画等,并且经常在社交媒体上“晒”。骗子于是主动私信其推销各种“高价值”的收藏品,并称事后可帮忙拍卖或回购。就这样,一个以收藏品为幌子的虚假投资理财骗局成型……

据市反诈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老年人的电诈类型中,除虚假投资理财、购物诈骗、冒充公检法等“常规”手法外,冒充客服诈骗自今年2月开始呈现高发趋势,诈骗手法显著升级:不法分子不再依赖单纯的话术,而是大规模使用“银联会议”“抖音会议”等涉诈App作为技术工具,将传统“被动欺骗”升级为技术性的“主动掠夺”。

那段时期,以“取消抖音会员”为由头的诈骗案件高发,中老年人成为主要目标。为此,江北、鄞州等地公安机关迅速响应,通过紧急预警和科普宣传,有效遏制了该趋势的蔓延。

“以前许多老人不熟悉网络和手机操作,骗子说得天花乱坠,老人不会转账,钱就转不走。”反诈民警告诉记者,“现在,骗子诱导老人下载一个涉诈App,就能在后台进行‘黑箱操作’,把钱转走。这道曾经的‘防火墙’,就这样被从内部攻破了。”

这也是今年以来老年人被骗案件增多的一个重要原因。

打赢养老钱守护战

打赢养老钱守护战,我们该如何行动?

首先,要了解骗子诱骗老年人的常用套路。纵观这些年来涉及老年人的电诈案件,总结起来就是这些“关键词”——免费诱惑、投其所好、假借公益、虚假宣传、“专家”误导、熟人营销、“亲情”攻势、投资养老等。

有鉴于此,宁波公安提醒,守护养老钱,应牢记三大原则:

第一,内防“贪念”。骗子大多会利用人性的弱点,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坚决抵制“免费”“高回报”诱惑。

第二:外破“恐吓”。“冒充类”骗局一般会制造孤立氛围,遇事必求证:立即联系子女或拨打反诈专线,打破骗子制造的“信息茧房”。

第三:善用“工具”。科技是最好的盾牌。为老人手机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并开启预警,能从源头上过滤不少诈骗风险。

当然,老年人自己也要积极学习反诈知识,了解最新电诈手法及形势,提升自我防范意识,这是治本之道。

要保护好个人信息,避免在社交媒体上公开身份证、银行卡、家庭住址等信息,谨慎参与网络测试、问卷调查等。同时,不点击陌生短信、邮件中的链接,不要下载不明来源的App,对于App要谨慎“授权”。

另外,子女也要多关爱家中老人,平时多向其科普这方面的防范知识。

(本版图片由各地交警和公安部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