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冯瑄 通讯员邬昊睿)记者从市住建部门获悉,连日来,省提升办组织专家进社区指导服务宁波未来社区(完整社区)建设情况。按照计划,今年年底前,宁波将新建成50个未来社区(完整社区)。
“宁波的未来社区(完整社区)建设,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从加快完成建设向实现长效运营转型升级,在提升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同时,提升社区服务自我造血能力,激发项目内生动力,从而实现有效服务、有效运营、有效投资。”市住建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说。
作为今年我市第一个完工的新建类未来社区(完整社区),北仑通山社区针对品质生活区“高知高收入”人群、回迁区中老年居民等不同群体,打造14200平方米公共服务空间,社区内风雨连廊、主题架空层、空中花园等设施齐全,双创空间、百姓健身房、托育中心等场景落地,成为空间融合、生态连续、功能复合的未来社区(完整社区)。
海曙芝江社区是青创型社区,通过未来社区(完整社区)建设,成功盘活闲置空间2100平方米。该社区广泛汇聚民智民力,打造了10余处居民喜爱的“元气空间”。
鄞州新著社区共富综合体以“一老一小”为切入口,辐射全年龄段,实现“老幼共托、代际互助、普惠共享”,每年开展为老服务不少于100场,居民不出社区就可以享受就餐、理疗等养老服务。
象山瑶琳社区新建了瑶琳芯·邻里中心、社区文化家园、社区微客厅三大功能场景,社区食堂推出的爱心早餐计划,让长者、残障人士的“一顿热乎饭”有了着落;“四点半学校”为放学孩童提供了安全港湾;家门口的青少年宫、夜校和老年大学,分别满足了孩童的才艺梦、青年的技能梦与长者的学习梦,建成了全龄友好、其乐融融的社区生态。
在慈溪桃园江社区,一座由闲置幼儿园改造而成的邻里中心格外引人注目,在近3500平方米的空间里,共享书房、幸福心理基地、幸福学堂等多元场景相映成趣,构筑起活力满满的社区生活圈。
镇海炼化社区直面老龄化程度高与“一小”照护资源不足的挑战,将原炼化老年活动中心大楼进行系统升级与服务优化,改造为约4000平方米的一站式邻里中心,通过卫生服务站、长者照护中心、婴幼儿驿站及“幸福学堂”“口袋公园”等载体,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便捷、优质、多元的生活体验。
据悉,根据全国和全省有关部署,我市将全域推进未来社区(完整社区)建设,系统推进社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整体人居环境,完善社区“一老一小”公共服务设施短板,探索可持续运营模式,到2030年累计列入未来社区(完整社区)建设项目覆盖全市75%的城镇社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