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周琼 郭婷茜 李睿清)“百年前的初心是让日子有奔头,百年后的初心是让生活更精彩。”站在宁波工业设计博物馆的老纺织机械前,职工刘志越深有感触地说。昨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政妙旅”在宁波启动,全市600余名职工在13名劳模工匠的带领下,分赴13条主题线路,开启“行走的思政课”。
这场由宁波市总工会、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浙江工人日报社联合打造的活动,围绕“红色基因、蓝色智造、绿色共富”三大主题,精心设计了覆盖全市的多元体验线路。职工们在行走中感悟百年工运的初心传承,在智能制造一线触摸新质生产力的强劲脉动,在乡野田园中解读乡村振兴的共富密码。
均胜集团的智能汽车新科技、宁波城市大脑的实时数据调度、中国移动5G技术的多元应用,让新质生产力变得可观可感;宁海共富工坊的集群发展模式、江北半浦村的老建筑活化利用、余姚四明山的农文旅融合探索,让职工们亲眼见证共同富裕的生动实践。
来自智能制造、乡村振兴、通信技术等领域的13名劳模工匠担任“妙旅推荐官”,以一线经历解读初心使命,以创新成果诠释实干担当,使思政教育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
浙江工匠尤海松在象山思政线路上,将精密制造中的“精度”追求与革命精神相融合;浙江省劳模陈刚满将青蟹养殖塘变成共富课堂,展现劳模引领下的产业振兴之路;宁波市劳模孙威在慈溪越窑青瓷工坊,诠释传统工艺与现代智造共通的守正创新。
“思政课走进实景地,才更有感染力。”职工王一歌道出心声。这场活动打破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以城市为课堂、以实践为教材,推动思政教育从“纸面”走向“地面”、从“耳边”走进“心间”。
目前,覆盖全市的33条“思政妙旅”精品线路已发布,它们将宁波各地的特色思政资源串珠成链,构建“全市域思政生态线路网”。这场创新实践不仅是思政教育形式的重要延展,也为新时代职工思想引领工作提供了鲜活的“宁波样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