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明淙
前日上午,2005海丝文旅大展现场。从余姚梁弄镇菜市场走来的草根作家陈慧,同其他几位嘉宾一起,将道具插入时光轴,为第十届浙江书展拉开序幕。
陈慧的身份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她既是菜市场内外推车叫卖的小贩,也是出版了五部作品的写作者;她的文字里既有市井的烟火气,也有人间的悲欢离合。陈慧的“破圈”成为一种启示:文化的生命力从不囿于厅堂,它同样藏在菜市场的吆喝、邻里的闲谈中。正如她在书展开幕式上所言:“在摊位上赚生活的底气,在文字里找内心的安宁。”这种对生活与文学的双重赤诚,恰恰呼应了海丝文旅大展“经典共读、文化共享、文旅共融”的深层逻辑——文化不是悬浮的符号,而应是可触摸、可感知的日常。
本届海丝文旅大展的组织策划,无疑是对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书展中“阅读+”展区的多元场景,将书香融入咖啡、酒店、文创的脉络;文博会里数字孪生技术与千年罗城的对话,使历史在科技中重生;旅游展上“一元起拍”的惠民活动,让“诗和远方”不再遥远。
当茅盾文学奖得主与“菜场作家”同台,当经典文籍与市井故事并列,展会悄然打破了文化的层级壁垒,构建起多元共生的文化生态。这种包容性,与宁波“书藏古今,港通天下”的城市气质一脉相承:既追求传承的深度,亦拥抱生活的温度。
曾经,陈慧推着装载生活重压与文学梦想的手推车,穿梭于菜市场、街巷;如今,她站在文旅盛会的聚光灯下,成为连接平凡个体与宏大叙事的桥梁。她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文化自信,源于对每一种生活经验的尊重,对每一种创作可能的开启。
菜市场的烟火气与书展的墨香交融,个体的微光汇入时代的文脉,我们从中看到的不仅是“诗和远方”的牵手,更是一座城市、一个时代对“人”的深切观照——在经典与日常之间,在传承与创新之际,文化终将回归其最动人的本质:照亮生活、温暖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