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金鹭 单玉紫枫)当地时间10月23日凌晨,“中欧北极快航”航线首艘货船“伊斯坦布尔桥”轮抵达欧洲最后一站——荷兰鹿特丹港。随着船上最后一个集装箱被卸下,全球首条“中欧北极快航”航线的欧洲行程圆满结束。
在鹿特丹港完成装卸工作后,“伊斯坦布尔桥”轮将前往埃及、土耳其等地的港口装货,经苏伊士运河返程,预计12月初回到国内。
据了解,该船于9月23日从宁波舟山港启航,取道北极东北航道,仅用20天抵达欧洲首站英国弗利克斯托港,此后相继靠泊德国汉堡港、波兰格但斯克港,最终在鹿特丹港完成全部装卸工作。
“北极海况温度适合热敏货物,能有效助力中国锂离子产品、光伏产品、新能源汽车等‘新三样’出口。”运营该航线的海杰航运(香港)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李晓斌接受采访时说。
相比苏伊士运河航线约40天、好望角航线约50天的航期,该航线具有明显的时效优势。
此外,该航线所经区域政治形势稳定,碳排放较苏伊士航线减少30%、较好望角航线减少50%,兼具安全性与环保性。
“明年,我们计划投入更多冰区,加强船舶运力,初步实现夏季周班或双周班的固定班期。在实践基础上,再加强船舶规范和设计、船队建设,努力实现‘中欧北极快航’航线全年通航。”李晓斌透露道。
此外,在冬季非可航窗口期内,该企业还将打造“东欧快航”,通过“苏伊士运河海运+铁路联运”模式,25天内将货物从中国送抵欧洲,实现两个季节航线的联动替代和持续发展。
据悉,作为“冰上丝绸之路”核心承载通道之一,“中欧北极快航”航线所经的北极东北航道是连接东亚与欧洲的新兴国际航运线路,对优化全球供应链、促进沿线经贸合作具有重要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