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好提案”到“好成效” 市政协以提案之力助推高质量发展

宁波城市风光。(项烨 摄)

记者 徐丽敏

协以求同,商以成事。

提案工作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最主要的方式之一。从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到加快新兴产业发展,从推进教育改革到繁荣港城文化,从保障改善民生到推进社会治理……市政协提案工作始终聚焦党政所需、民之关切,建真言、谋良策、出实招,把一个个“金点子”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金果子”。

近年来,市政协大力推进“品质政协”建设,依托“阿拉一起来”系列品牌矩阵,积极探索“提得精、立得准、办得实、督得严”的提案工作路径,不断推进新时代提案工作高质量发展。

健全体制机制 筑牢提案工作硬支撑

纲举目张,执本末从。一条条建议回响频频,一件件提案落地有声,离不开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市政协及时修订并完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宁波市委员会提案工作条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宁波市委员会提案工作细则》,为推进提案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筑基立柱。持续完善“提案征集实施办法”“提案审查立案实施细则”“重点提案产生办法和督办规定”“提案办理工作民主评议办法”等,形成全链条制度闭环。

为确保提案“提得精”,优化优质提案的培育机制,主动策划,梳理提案办理协商中仍然存在的难点堵点,统筹当前重点领域热点问题,组织相关委员进行分析研判,提前谋划,多角度找准切入口,以提案履职形式向党委政府提出建议。

为确保提案“立得准”,建立联审会商机制,邀请提案承办大户、督考部门、检察院、编办等30多个部门业务骨干组成提案初审组,提案委员会抽选不同领域的委员成立审查组,发挥专业所长进行联审联商,确保每件提案建议立得住、立得准。

为确保提案“办得实”,健全市委书记阅批民主党派重要集体提案、市长领办全会提案、市领导领办重点提案的高规格办理协商机制,形成多层级提案办理协商场景;创设“共同体”联办拓展,完善协商向基层延伸机制,用群众的智慧解题破题,不断推动提案办理成效再深化、再提升。

去年年初,市政协在梳理分析提案办理成效时发现,市级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往往偏重顶层设计,而区县提案在办理协商过程中,因无法对体制机制“破冰”,导致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为了破解由此带来的“层级壁垒、效能落差”问题,市政协创新推动开展市县政协提案“共同体”办理协商,与海曙区、慈溪市政协联合相关办理部门共同试点。

市政协十六届三次会议上,市政协科教卫体委提出《关于促进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发展的建议》,针对宁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存在的“能力值”不足、“钱袋子”紧张、“人才库”紧缺等短板,提出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发展、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等针对性建议。

慈溪市政协委员魏晓捷和黄伟同样关注基层医疗卫生,提交的《关于提高村医医疗技术水平的建议》,被列为慈溪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重点提案。

以“合并同类项”方式,市县两级政协联合办理。通过实地走访摸清基层医疗机构底数,联合赴嘉兴采“他山之石”……以政协之能,促协商之效。当年7月,《宁波市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条例》颁布实施,其中许多内容就来自市县两级政协委员的真知灼见。

实践证明,提案“共同体”办理模式,实现了内容上的融合、层级上的贯通、办理上的联合,在提办双方之间架起沟通协商的桥梁,通过职能部门的上下贯通联合办理,有效发现和打通政策执行的堵点和难点,推动提案办理实现效益最大化。

为确保提案“督得严”,避免“重答复、轻落实”“答复即办结”的现象,市政协以深化提案“回头看”和民主评议的形式,持续跟进、持续协商、持续推动,实现提案办理协商链式闭环,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应”。

与此同时,探索建立委员、承办、督办、督考“四方联动”推进机制,从监督上突显“成效关”,实现多维度跟踪问效。

如今,提案办理涉及主协办单位每年超过110家,在提案办理中,主办单位有担当、协办单位有作为,形成工作合力,全力推进提案办理,确保提案落地见效。

聚焦重点难点 服务中心大局显担当

党委和政府工作推进到哪里,政协提案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政协委员关注的焦点,更是提案工作的方向。去年,市政协紧扣中心任务,梳理了七大类123项选题方向供委员撰写提案参考,其中经济社会发展、民生类选题占比超过80%。

今年,市政协十六届四次会议收到提案708件,涉及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港城文化繁荣等多方面,既考虑长远发展,也关注群众切身利益。

在产业发展方面,针对我市低空经济基础条件不佳、制造基础不强、场景拓展不足、研发支撑不足等问题,《关于我市高质量发展低空经济的建议》提出,强化政策支持与规划引领,大力推动低空制造成链成势,创新促进低空应用多路突破等。面对未来产业竞争,《关于加快我市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建议》提出,集聚创新资源要素,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引育整机及关键零部件企业,促进产业链上下游高效衔接,推进典型场景应用,加强产业生态培育,更好抢占未来产业新赛道。

在文化发展方面,《关于大力发展我市数字文化的建议》以数字文化发展助推高水平文化强市建设为出发点,提出着力提升数字文化产业规模与集聚度,加强数字文化与制造业融合赋能,推进文旅数字化转型与创新,前瞻布局打造融合“新场景”。

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关于深化我市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的建议》提出,打造中台枢纽,实现办事“跑一处”;建立引进市场侧、社会侧服务资源统筹纳入的路径和筛选识别的机制,助力“惠益企”;通过技术引领,让数据驱动“智能化”。瞄准涉企规范检查仍存在的高效协同有困难、增值服务有困惑、基层获得感困窘、数字赋能陷困境等短板,《关于全面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建议》提出,以集成式深化涉企检查改革,以实用式做好理论研究保障,以互动式规范检查机制流程,以闭环式提升涉企检查质效,以开放式构建检查评价体系。

在保障民生方面,针对租赁市场混乱、治安和公共安全隐患突出等问题,《关于推进共享住宿(网约房)规范化管理的建议》提出,出台相关管理办法、法律法规,构建行之有效的责任及管理体系,一体推进打、防、管、控、治、宣等全链条数字化监管闭环,推动共享住宿规范化发展。

在教科人一体化发展方面,《关于加快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助力破解宁波发展新的“成长的烦恼”的建议》提出,明确分类发展赛道,推动高校高水平、特色化办学;优化资源配置机制,推动人才培养契合国家战略、地方发展需求;强化分类创新导向,推动科研成效提升、成果落地转化。

……

除了聚焦重点领域,市政协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坚持“五年一个主题,一年一个专题,一届成系列”的工作思路,先后围绕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全面深化工业用地整治等专题提交全会提案,有力助推解决党政工作要事、民生改善实事、社会治理难事。

这些聚焦重点、直击难点的提案,并非“纸上谈兵”,而是市政协以优质提案培育为龙头,引导委员践行“不学习不提案,不调研不提案”履职准则的成果。同时,集体提案占比由上一届的15.9%上升到本届的18.1%。每一份建议,都凝聚着委员深入调研、反复论证的心血;每一份提案,都传递着服务发展、心系民生的责任担当。

突出务实创新

推动提案工作提质效

提案千条万条,不落地就是纸上言;提案办理千招万招,不落实都是虚招。

去年1月31日,连接天一广场一号门和碶闸街的人行道开通。对市民来说,来往天一和义商圈中山路南北两侧,多了一条便捷的地面人行通道。

去年12月31日,经过改造升级后的开明坊与市民朋友见面,街区里的美食店铺、小摊,勾起阿拉“老宁波”舌尖上的记忆。城市烟火气与文化归属感同步升温。

今年3月23日,2025宁波马拉松开跑,赛道起点首次放到三江口区域,这意味着甬马跑进了宁波核心城区。赛事与城市地标深度融合,既提升了赛事影响力,也让更多人感受城市的发展活力。

……

从“办好一件”到“办好一片”,这些民生实事的落地,正是各部门协同发力,将建议变成了现实的生动缩影。

据统计,十六届市政协(2022—2025年)累计收到提案2719件,审查立案2291件(年均573件),立案率84.3%,委员对办理结果满意率99.2%。直观的数据,彰显了提案办理的“宁波实效”。

高层次办理协商是提升提案办理水平的关键,党政领导领办重点提案实现了程序规范、高效办理、以点带面的示范效应。

每年市委书记阅批8件民主党派工商联重要集体提案,市督考部门及时对阅批意见进行跟踪督查,办理结果以《督查专报》形式反馈,将办理成效纳入党委督查考核范畴,通过严督严查,全过程推进,有力推动了提案建议高效落实。

市党政领导领办重点提案,对涉及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问题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亲自审定提案办理方案,亲自组织调查研究,亲自督促解决问题,亲自主持“三见面”办理协商会,与提案者面对面协商交流。

这一“高位推动、以上率下”的模式,既提升了政协委员提案履职的积极性,更增强了党政部门办理落实好提案的动力。

今年,市政协提案委收到一封来自市检察院的感谢信,并带来了一则喜讯:由市政协提案转化并推动办理取得的成果,被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国消费者协会确立为10件消费者权益保护公益诉讼典型案例之一。

这一成果的取得,得益于市政协和检察院积极探索提案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双向互动工作。去年,慈溪市政协委员余庆卿经过深入调研,提交了《关于加快完善外卖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的建议》的提案。提案经宁波、慈溪两级政协提案委层层筛选和审慎推荐,作为公益诉讼案件线索移交给市检察院。

市检察院展开高质效办理,在全市范围内部署开展专项检察监督,为守护食品安全筑起坚实防线。由这件提案转化并推动办理的“督促整治外卖餐饮以假充真危害食品安全行政公益诉讼案”,被确定为典型案例,为全国检察机关公益诉讼部门办理此类案件提供了“宁波样本”。

近年来,印发《关于建立政协提案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双向衔接转化工作机制的实施办法》,通过明确规范工作流程、建立高效畅通的沟通协调机制,有效整合政协民主监督与检察法律监督的力量。

2024年,市政协和检察院双方排查筛选提案转化办案线索56条,检察院依据线索立案办理公益诉讼案件51件。在这一良性互动模式下,公益诉讼检察建议也成为委员倾听民声、了解民情的桥梁。

此外,市政协持续创新举措,将“两院”领导参与司法领域提案办理纳入重点提案领办范围,进一步扩大了高层次办理协商的覆盖面,推动司法领域提案办理质效再升级。

新程启新篇,奋进正当时。市政协将继续强化责任担当、广泛凝聚共识,努力在提案工作的理念思路、制度机制、平台载体、方式方法上先行先试,探索新时代提案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宁波实践”。

2025-10-23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242005.html 1 3 从“好提案”到“好成效” 市政协以提案之力助推高质量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