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捐献遗体与眼角膜

一家两代人的生命礼物

记 者 陈 敏

通讯员 程 怡 水蓝薇

昨天,市红十字眼库成立15周年暨鄞州区红十字生命教育宣教基地启动现场,一名年轻女子的分享,让在场众人悄然红了眼眶。

“爷爷奶奶恩爱一生,如今以这种特别的方式‘团聚’,对他们而言,这便是人生的圆满……”讲述者是傅佳荔,故事的主角,是她的爷爷傅乃林和奶奶潘素秋——一对相伴60余载的恩爱夫妻。他俩在80天内相继离世,双双捐献了遗体和眼角膜。

2024年11月17日,89岁的傅乃林老人安详地闭上了双眼。家人强忍悲痛,第一时间联系了宁波市红十字会。老人的夙愿实现了:他的遗体和眼角膜被成功捐献。

那一刻,家人选择对记忆已逐渐模糊的奶奶潘素秋保守这个秘密。但那份长达60多年、刻入骨髓的陪伴与感应,又如何能完全隔绝?

“我们没明说,但奶奶似乎感知到了。”傅佳荔回忆,那之后,有亲戚前来探望,奶奶会轻轻地道一声:“谢谢你们对我的关怀。”语气平静,却透着化不开的思念。

2025年2月5日,87岁的奶奶潘素秋因呼吸衰竭,随爷爷而去。依然是那个熟悉的红十字会电话号码,依然是那份毫不犹豫的决定。家人再次完成了捐献。这一次,是践行两位老人在14年前就许下的共同约定。

相隔80天,这对挚爱一生的夫妻,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完成了生命最后的“团聚”与延续。

这份超越生死的抉择,种子早在2011年就已埋下。

当时,傅乃林在上海的表妹签署了器官和遗体捐献登记书。这件事深深触动了他。“爷爷后来对我们说:‘我们反正什么都不相信,死后不用大操大办,离开以后还能做贡献,挺好的。’”傅佳荔回忆道。

这个想法起初让家人有些顾虑,但看到老人的坚定与坦然,全家最终选择了理解与支持。令人动容的是,傅乃林的决定得到了老伴潘素秋的支持,她没有半分犹豫,也一同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在傅佳荔的记忆里,爷爷奶奶一生善良,一生恩爱。

爷爷傅乃林,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优秀毕业生,鄞州区第一批高级工程师,一生勤恳敬业,退休那年还被评为鄞州区优秀共产党员。奶奶潘素秋,从四川贫困家庭中走出的“第一个中专生”。他们在合肥军工仪表厂相识相恋,而后共赴贵阳支援三线建设。最终,为了爱情,潘素秋追随丈夫来到宁波,扎根于此。

他们的一生,是共和国一代知识分子奉献与坚守的缩影。爷爷一生都在钻研,思考更多的是如何让生命更有意义,他常教导小辈:“要努力爱着这个世界,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这份人生信念,最终化作了他们对生命价值的终极诠释。

这个家庭的奉献故事还不止于此。

四年前,傅佳荔的姑姑傅萍——一名才华横溢的画家,在生命尽头同样选择捐献遗体和眼角膜。这名曾举办个人画展、用色彩描绘美好的女性,用最后的力量为世界留下礼物。

如今,一家三人的遗体捐献给了宁波大学医学院,助力医学研究;他们的眼角膜为那些在黑暗中摸索的人带来了重见光明的希望。

“他们走了,但爱留了下来。”傅佳荔说,这份爱已从一个家庭的温暖,扩展为对世界的慷慨馈赠。

今年,傅佳荔成为一名宁波大学工商管理非全日制研究生,在祖辈奋斗过的土地上继续求学。平时,她在天一阁担任志愿讲解员,用自己的方式传承着家族的精神。

“我想,爷爷奶奶姑姑一定会感到欣慰的。”女孩说。

2025-10-19 三人捐献遗体与眼角膜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241238.html 1 3 一家两代人的生命礼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