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林昱辰 通讯员陈晗)随着“征服者”轮顺利完成9.6万吨粉矿接卸作业,昨日6时,宁波舟山港北仑矿石码头今年货物吞吐量突破1亿吨大关,创下连续第9年吞吐量破亿吨的纪录,且完成时间较去年提前12天,成为实现这一目标最早的一次。
作为服务全球主要矿产区的重要枢纽,北仑矿石码头业务覆盖澳大利亚、巴西、南非等矿产区,为我国30多个地市的钢铁及能源电力企业提供散货中转和混矿服务。统计显示,今年前三季度,该码头完成铁矿石接卸量4904.6万吨,同比增长4.9%;完成矿石水路出运量4069.4万吨,同比增幅15.3%,其中直装量1164.8万吨,同比增长4.0%。
一系列亮眼数据的背后,是一套精密运行的港口物流创新体系。
面对作业流程冲突、场地堆存紧张等行业共性难题,北仑矿石码头分公司推进精细化管理,实现关键设备自主维保和重要易损件的自主制造,为连续生产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更具创新性的是,公司与客户、航运企业及海关、海事等口岸单位共同建立“四方共建”模式,打造了精品矿、精品航线、精品服务的“三精”体系。这种跨部门的深度协同,打破了传统港口作业中的行政壁垒和信息孤岛,为精益生产和高效出运奠定了坚实基础,重塑了大宗商品流通的生态链。
在供应链优化方面,公司的探索值得称道。通过深化与沙钢等客户的协同合作,将精混矿功能从钢铁企业前移至码头环节。这一变革不仅使下游钢铁企业可直接将成品矿投入烧结环节,省去厂内精混流程,更大幅缩短了生产周期、降低了综合成本,实现了港口与钢厂的共赢发展。这种创新本质上重新定义了港口在现代物流体系中的价值定位——从传统的装卸节点升级为供应链上的增值服务提供商。
依托紧邻长江的区位优势,公司联动宁波舟山港集团旗下其他散货单位,打造“北仑+太仓”服务组合,通过江海联运网络深度覆盖长江经济带。同时,公司持续强化铁水联运建设,实现铁路不间断出运。即将开通的中宅铁路运输线将进一步拓展服务范围,形成“港口—铁路—钢厂”全链条物流通道,为长三角地区钢铁产业提供更加稳定、高效的服务支撑。
北仑矿石码头连续9年吞吐量破亿吨,标志着我国在专业化大宗散货码头建设与港口业态升级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