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沈孙晖
通讯员 王姿添 郑文轶
“请看最右边这张照片——这位就是刘良模先生,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重要传播者和推动者。”近日,在镇海口海防历史纪念馆的抗日展厅里,讲解员李玥铭的声音清亮而坚定。
一张黑白照片,一段红色往事,在她口中重新“活”了过来。游客们驻足聆听,频频点头,仿佛又回到了那段烽火岁月。
“平时给孩子讲历史,他总觉得枯燥。可今天听你讲刘良模先生传播国歌的故事,他眼睛都亮了,还主动问我‘妈妈,我们能不能再看看其他英雄的故事’……”游客张女士带着小学五年级的儿子听完讲解,语气里满是感慨。她儿子手里攥着集章册,一直盯着展柜里的老物件,眼神闪亮。
国庆中秋假期,李玥铭依然守在纪念馆里,用声音传递历史,用脚步串联展厅。这是她的选择,也是她的热爱。
“刚入行时,觉得讲解员就是‘传声筒’,把史料讲清楚就够了。可时间久了,每次讲述英雄先烈的故事,看到大家专注的眼神,我才明白这不只是工作,更是一份责任。”
李玥铭始终记得一个小男孩。当时听完讲解后,他指着展柜里的那门檀树大炮,仰头询问:“这么差的大炮,真能打赢敌人吗?”
那一刻,她忽然懂了:讲历史,不是罗列时间、地点、事件,而是要让今天的孩子听懂——当年的先烈,是在怎样的困境中咬牙前行,“我们要把那份坚韧,顺着讲解的声音,一代代传下去”。
六年时光,李玥铭从一个对海防历史“只知道皮毛”的初学者,成长为主动挖掘史料细节、用心传递情感温度的“传承人”。“这份成长,千金不换。”她说。
每天一场公益讲解,只是李玥铭假期工作的一部分。她堪称一名“六边形战士”——早上8点半,到岗检查讲解用的电子设备,整理咨询台的导览资料、便民物品和集章用品;讲解间隙,马不停蹄轮换至咨询台,无论是“语音导览扫码”的小事,还是“镇海海防历史脉络梳理”的专业问题,都要耐心细致地一一回应游客;在展厅巡逻时,对参观者的不文明行为进行提醒,主动为老人、推婴儿车的家庭规划便捷线路。一点一滴,皆是温暖。
李玥铭说,能让更多人了解镇海的海防历史,知晓英雄先烈鲜为人知的故事与深沉的家国情怀,“当这样的假期‘故事大王’,很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