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守塔人:缺席团圆,却从未缺席坚守

记 者 沈孙晖

通讯员 朱 涵 陈凯超

海风咸腥,扑面而来。

昨日清晨5时许,在距离镇海东北方向7公里处的七里屿岛上,58岁的徐妙其护送国旗走向岛中央的升旗台。

他是东海航海保障中心宁波航标处镇海站的工作人员,也是现任七里屿灯塔的主任。

在两名当周值班灯塔工的肃立注视下,徐妙其将国旗扣上旗杆,缓缓拉动绳索。国歌声中,一抹红色徐徐升起,点亮了0.03平方公里的七里屿,也点亮了茫茫大海。

“我们每天都会升旗、降旗,可在国庆假期进行这项工作,感觉还是很特别。”徐妙其是舟山定海人,生在海边、长在海边。这辈子,他好像注定要和大海、灯塔绑在一起……

1984年,17岁的徐妙其第一次登上舟山岱山岛的鱼腥脑灯塔,开始了守塔生涯。此后,他的人生便与一座座灯塔紧密相连——从大菜花山、太平山到七里屿,每一次调动,都意味着漫长的奔赴。

但无论身在何处,“先升旗,再工作”这六个字始终没变,这也是徐妙其记忆中不曾褪色的锚点。

升旗结束,三个人投入日常守塔工作。

徐妙其走进监控室,密切注视海面动态。随后,他登上灯塔,检查备用灯、调试设备……每个步骤都一丝不苟。正是这些日复一日的细致活,守护着灯塔的稳定运行。

七里屿灯塔,建成于1865年。18海里之外,航船就能看见它闪烁的光芒。这座灯塔不仅见证了浙东沿海的经济发展和航海技术的进步,更记录了一代代守塔人的坚守。

从前,灯塔靠燃油发光,守塔人每隔几小时就得“上弦”,才能保证灯火不熄。塔身要刷漆,机器要维修,透镜得擦洗……守塔的日子单调,活儿却不少。

如今不一样了,岛上通了网络,装了电动旋转机构,徐妙其和同事也看上了电视、用上了电脑。“很多工作,现在动手操作更方便、高效了。”作为跨越新旧时代的守塔人,他的感受格外真切。

徐妙其是国庆前上岛的,原本值守一周便可轮换,但恰好遇到假期,他决定守到假期结束再下岛,也因此将错过中秋节和家人团聚的时刻。

完成手头工作后,徐妙其回到宿舍,给家人打了一个视频电话:“我挺好的,10月9日就下岛回家,到时咱们再好好聚聚,补过一个团圆节……”

电话那头,是家人的牵挂;电话这头,是无声的坚守。

2025-10-03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238758.html 1 3 海岛守塔人:缺席团圆,却从未缺席坚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