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何丫
国庆节的清晨,慈溪长河镇宁丰村,74岁的范沛先像往常一样打开家门,推出自行车,骑过渐渐苏醒的村道。一公里外的老屋小院里,那面五星红旗正等待着他。
昨天,老屋的小院内比往常热闹。两个儿子都带着家人回来了,这是范家的老规矩——国庆节这天,离得再远也要回老家一起升旗。
范沛先从屋内捧出那面被叠得整整齐齐的国旗,熟练地展开、挂上旗绳……在国歌声中,他缓缓拉动旗绳,红旗在风中徐徐上升,一家人在国旗前庄严而肃穆。
范沛先想起了父亲范德康。1999年,身为抗美援朝老兵的范德康取消了自己七十大寿的宴席,用省下的钱建起这个小院里的升旗台。从此,清晨升旗、傍晚收旗,这个简单的仪式,范德康坚持了19年。
那时的旗杆是用三根木头接起来的,历经十几年风雨后,渐渐破损了,如同它的老主人,在完成近20年的坚守后,也将升旗的接力棒郑重交到了儿子范沛先的手中。范沛先换上了不锈钢旗杆,让这份坚守有了更坚实的支点。今年,是范沛先坚持升旗的第7年。
范沛先的儿子范新颜用行动宣告了他对这份责任的接续。“升旗仪式已经扎根在这个小院里了,红旗会永远飘扬。”范新颜说。
国歌声还在小院里回荡,鲜艳的旗帜已升至杆顶。范沛先立正敬礼,仰望红旗。“无以回报国家,就用升旗仪式来表达对祖国的感恩吧。”这句朴素的告白,已成为范家共同的信念,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