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映忠魂 丰碑励初心

四明山革命烈士纪念碑。

红色宣讲进军营活动

“四明丹心——抗日战争中的宁波记忆”特展

中小学生参加“薪火甬相传·清明祭英烈”活动

镇海烈士事迹陈列室内景

奉化烈士陵园

北仑革命烈士纪念馆李敏烈士塑像

撰文 徐丽敏 任 宁 孙亚君 陈曦希

本版图片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提供

9月30日,是第12个烈士纪念日。

岁月无声,丰碑为证。那些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牺牲的英雄,是我们记忆中闪亮的精神坐标。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中国人民历经14年不屈不挠的斗争,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

四明大地,曾是浙东抗日根据地的核心区域,涌现出无数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身影。他们有的是冲锋陷阵的年轻战士,有的是隐蔽战线里未留姓名的忠诚脊梁。

缅怀英雄,追思烈士。我们追忆的不只是逝去的生命,更是他们用热血浇灌的理想、用生命捍卫的初心。

1

绵长的追思

英雄烈士是民族的脊梁、时代的先锋,英烈事迹和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每逢清明节和烈士纪念日,我市各地都会以不同形式缅怀革命先烈,引导广大群众继承革命传统、赓续红色血脉。

今年清明节之际,宁波7500余名中小学生在10个区(县、市)的37处烈士纪念设施同步开展“薪火甬相传·清明祭英烈”活动,让青少年沉浸式接受红色教育。这是自2023年以来,第3次举行该活动。

在宁海县烈士陵园,来自宁海县城东小学、跃龙中学的900余名师生整齐列队于纪念碑前,大家鞠躬、默哀,敬献花圈,向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致以崇高敬意。

当学生们齐声献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时,嘹亮的歌声回荡在陵园上空,饱含对革命烈士的敬仰与哀思。活动还邀请了“五老”代表邵莉,她用深情的言语讲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鼓励学生们弘扬英烈精神,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奋进力量。

“在向烈士默哀时,我脑海里浮现出了革命烈士斗争的场景,他们舍己为人,不怕牺牲。我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当一名医生,救死扶伤帮助更多人。”宁海县城东小学龚思予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大型活动,内心深受触动。

“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块砖石,都铭记着他们的英勇。”学生代表陈培益说,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当下,努力学习,发扬先烈们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

在宁波樟村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海曙区章水镇中心小学101班的9名同学在庄严肃穆的革命烈士纪念塔前,参加了一场别具一格的入队仪式。他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庄严宣誓,正式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

在烈士陵园举行入队仪式,既是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也是引导青少年树立家国情怀、厚植爱国底色。“烈士是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而牺牲的人,在烈士陵园戴上鲜艳的红领巾是一件光荣而有意义的事情。”101班彭艺昕同学用稚嫩的声音道出对英烈的敬意。

除了学校、部队、街道社区等单位人员前来缅怀英烈,宁波樟村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还收到了首例在“浙里办”平台预约的代祭扫。发起代祭扫预约的是董先生,他在“浙里办”开设的“崇军在线”应用看到了代祭扫服务,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提交了申请。

他在邬国旗烈士的代祭扫预约中备注:“我的同学,我的战友。”收到董先生递交的预约后,陵园第一时间响应,组织工作人员开展代祭扫,将邬国旗烈士的墓碑擦拭干净后,献上一束鲜花,并向烈士墓碑三鞠躬。

董先生与邬国旗烈士既有战友情,又有同窗情。退役后,董先生在宁波樟村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找到了邬国旗烈士的墓。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他几乎每年都会到陵园来祭扫,和老战友说说话。

近年来,由于董先生年事已高,不方便舟车劳顿。于是,他希望借这一方式寄托对战友的思念。

“无论是否接到代祭扫的预约,陵园在每年清明节和烈士纪念日,都会为安葬在陵园的700余位烈士擦拭墓碑、敬献鲜花,向英烈致敬。”陵园主任陈志斌说。

据了解,宁波共有14处县级以上烈士纪念设施,四明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宁波樟村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慈溪革命烈士纪念馆……每一处都铭刻着一段段可歌可泣的历史。今年,这些烈士纪念设施均完成点位采集,可在高德地图上精准搜索到地址、联系电话等,极大方便了市民朋友前来缅怀革命先烈。

2

永远的铭记

在宁波樟村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的东南角,有这样一座汉白玉女英雄像,她手拿书籍,文质彬彬,她目视四明群山,沉稳坚毅。她就是抗日战争时期浙东最年轻女区委书记李敏,牺牲时年仅21岁。

1924年,李敏出生于镇海小港乡青峙李隘村(现属宁波北仑区)。她幼而好学,6岁便立志求学,然家境贫苦,无法承担学费,只能在母亲教导下在家练字,得以启蒙。

12岁时,李敏跟随母亲进入上海的日本纱厂当童工。也是那时起,一颗对帝国主义的仇恨、为劳苦大众奋斗的种子在李敏心中慢慢发芽。

1937年后,李敏回乡,在延陵小学就读,开始接受革命思想的熏陶。她受益良多,成长飞快。

1941年4月,日本侵略军在镇海登陆,镇海、宁波相继沦陷。在土顽和日军的压迫下,人民水深火热。这年10月,我党领导的镇海江南地区“独立中队”进驻青峙,与敌、伪、顽开展斗争,政治指导员林勃身中17刀壮烈牺牲。林勃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崇高的理想信念,让李敏更坚定了决心。

1942年7月,李敏到鄞西梅园乡参加学习,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被党组织派到鄞西樟水区启明小学,以教书为掩护从事群众工作。1943年春,她任中共樟水区区委书记。她机智勇敢,踏实工作,秘密发展抗日武装力量,建立和扩大了党的组织。

1944年2月,李敏不幸被捕,顽军将其绑在樟村十字街头的柱子上。敌人的刺刀闪着亮光,透着霜寒和冰冷,一刀又一刀刺向李敏。李敏咬紧牙关,坚不吐实,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她的英勇气概震慑了敌人,李敏最终身中27刀,为革命事业流干了最后一滴血。

翻开四明大地的革命史册,镌刻着无数如李敏般慷慨赴死的烈士英名。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徐婴,以笔为刃的文化战士朱镜我,投笔从戎誓死抗日的朱学勉……他们用生命捍卫信仰,成为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烈士纪念设施,承载着英烈惊心动魄的故事和永垂不朽的精神。每年,我市均投入资金对其进行提质改造工作,确保烈士纪念设施庄严、肃穆、清净,为社会公众提供良好的瞻仰和教育场所。

今年,我市已完成镇海革命烈士陵园展陈参观路线优化及部分展陈内容更新完善、象山县前山烈士陵园地面修整、宁海县集中安葬点道路硬化、余姚市零散烈士纪念设施修缮等,慈溪市革命烈士陵园墓穴扩建项目即将启动。

为切实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烈士纪念设施这一红色资源,根据《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办法》规定,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会同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对全市14处县级以上烈士纪念设施、28处烈士集中安葬地划定烈士纪念设施保护范围,并由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公布。

除了烈士纪念设施,我市还有14处以烈士姓名命名的地名。以马宗汉烈士命名的宗汉街道、以卓兰芳烈士命名的兰芳新村、以殷夫烈士命名的殷夫公园、殷夫路、以应修人烈士命名的修人街……这些地名同样承载着对英烈的缅怀与敬意,是红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深切缅怀烈士的同时,我市通过定期走访慰问烈属、鼓励社会力量为烈属送温暖、为烈属提供生活保障与医疗优待等,持续营造致敬英烈、关爱烈属的社会氛围。

3

不朽的精神

红色文物见证峥嵘岁月,留存初心印记,传递不朽精神。

9月1日,由中共宁波市委党史研究室、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宁波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指导,宁波博物院、宁波樟村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服务中心联合主办的“四明丹心——抗日战争中的宁波记忆”特展在宁波帮博物馆开幕。

展览紧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与中国共产党宁波地方组织成立100周年重要节点,通过珍贵实物与史料,系统展现了宁波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英勇抗战的光辉历程。

抗战时期,宁波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与日、伪、顽势力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展览依托100件(组)珍贵实物,生动讲述了宁波的抗战历程,展现了宁波人民在民族危亡之际的坚定信念、无畏勇气与坚韧毅力。

走进展厅,主题篇“三江潮涌”展区清晰呈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宁波人民进行抗日斗争的完整历程。朱镜我烈士使用过的派克钢笔、铐过李敏烈士的手铐、浙东抗日根据地发行的拾圆抗币等实物,都是鲜活的历史“见证者”。

展区还利用原有阶梯空间,在立体墙面上镌刻了130多位宁波籍烈士的姓名。这面高墙犹如一座纪念丰碑,引导观众仰望先烈、致敬先烈。

专题篇“四海同心”展区则聚焦宁波籍爱国人士的抗日贡献,通过“抵制日货,实业救国”“担当责任,救助难民”和“舍生忘死,坚贞不屈”三个维度,讲述他们的感人事迹。

展柜中陈列的方液仙创办的国货公司包装纸、刘鸿生大中华火柴公司商标等,见证他们实业救国的努力;竺梅先国际灾童教养院手绘全景图、蒉延芳救助难民记录,体现了他们的责任与担当……

“希望通过这次展览,让更多人铭记抗战英烈的热血丹心,从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主办方说。

该特展还在宁波樟村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临展厅同步开设,分为“抗日战争的爆发与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宁波党组织的重建和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浙东的沦陷和浙东抗日根据地的建立”“浙东抗日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宁波地区抗战的胜利”五个部分,沉浸式展现中国人民14年艰苦抗战的历程。

当天,一场别开生面的展览还在宁波大学拉开帷幕。学校创新形式,将展览“搬”进学生宿舍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历史文物文献精品馆”正式开馆。

此次展览上,共有188件红色藏品,这些展品主要来自学校教师鲍展斌、宁海前岙村红色根脉研学基地馆长陈苗根的个人收藏及宁波樟村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的馆藏。

走进位于学生宿舍一层的展馆,一枚铸造于浙东根据地的金属抗币,揭示了战时红色金融的萌芽;一本封面磨损的抗战连环画,内页的插图描绘着战场上的悲壮场景……这些珍贵物件,见证了宁波民众在抗战时期同仇敌忾的爱国行动。

展馆里,还有一本特别的书籍——《浙江老革命者口述访谈集》,汇集了49位革命老兵的亲历记忆。这是该校师生利用暑假时间,在宁波、杭州、上海等地挨个访谈老兵的珍贵“档案”。

“我们把展馆建在学生宿舍,就是希望将红色资源直接送到青年学生的生活圈中,打造一个沉浸式思政课堂,以最直接、最鲜活的方式触动学生的心灵。”宁波大学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余怡春说。

以物述史,以展动人。这些展览不仅让革命历史可触可感,更让伟大抗战精神与英烈事迹融入大众生活,成为激励人们传承红色基因、奋勇前行的精神养分。

4

不息的薪火

红色,是宁波刻入血脉的精神底色。一次次寻访实践,一场场宣讲活动,让史料里的英雄故事走出纸张,让镌刻在岁月中的精神更加鲜活。

今年,宁波樟村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与宁波晚报组成的“沿着先烈足迹前行”项目组,赴宁波、上海、常熟等地,通过翻查史料、走访知情人,开展宁波籍烈士朱凡革命足迹寻访活动。

活动不仅厘清朱凡与红色京剧《沙家浜》中阿庆嫂的关联,还获取朱凡在不同人生阶段的四张关键照片,挖掘出她投身革命、坚守信仰、宁死不屈的珍贵事迹,更将“赤诚”从抽象符号,具象为舍家报国、扎根群众、慷慨赴死的生命实践。

用脚步丈量先烈足迹,既为红色基因供给库补充了鲜活史料,也让烈士故事真正走进人心,为新时代弘扬抗战精神、推进红色思政教育,提供了更“接地气”的落地路径。

传承红色基因,要“寻根”,更要“传声”。3月20日,海曙区横街镇爱中村的村民陆续走出家门,汇聚到“爱中亭”前,听来自宁波英烈事迹宣讲团的宣讲员们讲述陈爱中烈士的故事。

爱中村,正是以陈爱中烈士的姓名命名,是我市14处以烈士姓名命名的地名之一。陈爱中烈士“智取大皎乡自卫队”“奇袭窖湖乡公所”的传奇经历,对当地上了岁数的村民而言,耳熟能详,可大家依旧百听不厌。

当基层宣讲的星火聚集,一场红色宣讲展演让英烈故事跨越时空、直抵人心。4月15日,“铭记历史荣光·奋进强国征程”宁波市2025年度红色宣讲展演活动举行。来自全市的20名选手以饱满的热情、生动的语言和精彩的演绎,声情并茂讲述烽火连天的革命岁月和先烈们浴血奋战的英勇事迹。

选手康丹露带领大家走进卓恺泽烈士的故事。卓恺泽把第一缕革命的火种引入奉化,引导裘古怀、卓兰芳等走上革命道路。“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我们更应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继续传承和弘扬革命先辈的伟大精神。”康丹露感慨道。

从小听着解放大榭岛的故事长大的胡春娜,向在场观众分享了林茂成烈士的故事。“小时候,每年清明,我站在烈士陵园的纪念碑前,心中总有一种莫名的悸动。”这份悸动也有了回响,2020年,她成为退役军人服务站的一名讲解员,把英烈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这不仅是一场红色故事展演比赛,更是一次深刻的红色思政教育。选手们或娓娓道来,或慷慨激昂,讲得有血有肉、有滋有味。”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副馆长万晓青点评道。

9月5日,“唱响红色主旋律 激发奋斗正能量”——“薪火甬相传”主题活动暨2025年宁波大学新生国防教育“第一课”在学校真诚图书馆报告厅举行。这场宁波大学与宁波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校地联动的活动,让弘扬英烈精神的场景不断延伸。

现场,宁波英烈事迹宣讲团宣讲了《红白》《时刻惦记着你》《山河回响・革命文物中的烽火记忆》等抗日战争时期宁波籍烈士事迹和革命文物故事;情景剧《可爱的中国》重现方志敏烈士“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宁波大学退役大学生士兵通过《青春固海疆 戎笔绘一统》分享了军旅经历。

与此同时,“红色精神照亮强军征程”主题宣讲进军营活动,也以更丰富的形式将宁波大地上的英烈故事送进军营。《兰若英姿傲霜骨》讲述了宁波女党员冯和兰的感人事迹,情景剧《黎明前的悲歌》再现了中村四烈士朱敏、陈辉、萧章、徐角方在生命最后时刻的画面……官兵们在感人至深的故事与昂扬激越的旋律中重温烽火岁月,汲取奋进力量。

从“家门口”的宣讲,到学校国防教育课堂,到军营里的“情景再现”,宁波正以多形式、多载体、多场景弘扬红色文化,让英烈精神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山间的松柏挺拔,一如英烈昂首的模样。我们的思念愈发深沉,终将千言万语凝成一句:向英烈致敬!

2025-09-30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238532.html 1 3 山河映忠魂 丰碑励初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