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首次跃居宁波第二大贸易伙伴

向东盟,再造一个增长极

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集装箱码头作业现场。(吴梦凯 摄)

记 者 孙佳丽

通讯员 关萱咏

地缘相近,人文相通,宁波与东盟国家经贸往来持续深化,规模再上新台阶。

宁波海关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宁波与东盟实现进出口额1396.2亿元,同比增长16.6%,较全市进出口总额同比增幅高12.7个百分点。

其中,进口额为627亿元,同比增长13%,出口额为769.2亿元,同比增长19.8%。

值得留意的是,东盟紧随欧盟,首次成为宁波第二大贸易伙伴。

“这一转变不仅体现了宁波与东盟经贸合作的活力,更展现了双方经济互补共赢的潜力。”宁波海关相关负责人解释说。

除了量的增加,还有质的提升。

一方面,出口结构持续升级。前8个月,出口东盟最多的是机电产品,出口额约431亿元,同比增长22.8%。其次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额超125亿元,同比增长20%。高新技术产品,纺织纱线、织物及其制品,“新三样”产品分列第三、第四、第五。尤其“新三样”产品出口快速增长,前8个月出口额同比增长97.1%,其中电动载人汽车同比增速最快,增长了15.5倍。

另一方面,进口结构不断优化。前8个月,宁波从东盟进口最多的是基本有机化学品,进口额为63.6亿元,同比增长49.9%;第二是成品油,进口额同比增速最快,达到72.8%。机电产品、消费品及高新技术产品分列第三、第四、第五。

东盟为何能跃居宁波第二大贸易伙伴,这个新的增长极如何实现量质齐升?

大势所趋

互利共赢是经贸合作的本质。东盟跃居宁波第二大贸易伙伴,是大势所趋。

今年前8个月,中国与东盟贸易总额达4.93万亿元,同比增长9.7%,占全国外贸总额的16.7%。东盟与中国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

这一连串的数据表明,双方在共建“一带一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澜湄合作等机制支撑下,无论是产能合作、基础设施联通,还是电商平台对接等均在深化,逐步形成“近岸”“友岸”供应链体系。

尤其由东盟发起的RCEP已平稳运行近4年,RCEP所涵盖的区域不仅是目前全球体量最大和最具发展潜力的自贸区,还成为区域经贸合作发展的“压舱石”。

双方合作还在深入。

9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消息称,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全面完成,首次系统性构建覆盖数字基础设施“硬联通”与规则标准“软联通”的全链条合作框架,实现规则升级。

这为未来推进经贸精准、有效合作创造更多条件,双方将携手继续做大经贸“蛋糕”。

已经有很多宁波企业尝到了甜头。

日前,宁波世贸通国际贸易有限公司通过自助打印的方式,获取了一份中国—东盟自贸区原产地证书。凭此证书,一批价值22.4万元的涤纶布产品出口泰国可享受零关税。

“我们为客户精准匹配最适合的优惠贸易协定,确保产品充分享受关税减免,帮助客户有效降低成本,更好开拓全球市场。”单证人员孙昱介绍说。

今年1月至8月,世贸通累计申领599份中国—东盟自贸区原产地证书,签证金额超过1.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0%和56.6%。

必争之地

文化相似、消费习惯相似、拥有6亿人口……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外需减弱的背景下,这些特征使东盟国家成为宁波企业出口的必争地。

这两天,浙江锐泰悬挂系统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国亮正忙着筹划到越南的考察行程:“我们是国内第一批国家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企业,2023年,乘着RCEP的东风,开始打入东盟市场,这次想更深入地挖掘东盟市场潜力。”

原来,短短两年时间,该企业对东盟出口额已经占总出口额的四分之一,前8个月出口东盟超1.5亿元,同比增长60%,企业越来越重视这块“大蛋糕”了。

浙江锐泰的选择是宁波很多外贸企业的缩影。

东盟消费者对便携新鲜的食品需求旺盛,宁波佳必可食品有限公司通过技术攻关与近百次试验,成功研发出高温杀菌软包装产品,迅速打开东盟市场,今年前8个月对东盟出口额同比大幅增长168%;宁波新乐电器有限公司建立“市场调研—设计开发—快速打样”的产品机制,精准贴合不同国家的需求,前8个月对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东盟国家出口近1.6亿元,同比增长约32%。

来自东盟国家的食用农产品也在不断丰富着宁波人的“菜篮子”和“果盘子”。宁波君霖汇通贸易有限公司今年开拓了从东盟进口的业务,日前首次从印尼进口了一批价值13.4万元的小虾干。

“东盟海域水产资源丰富,小虾干肉质紧实、风味独特,在国内零食、餐饮配料市场很有潜力。”该公司关务负责人来利军表示,后续,企业计划进一步扩大从东盟的进口品类,争取搭建东盟优质水产与国内市场对接的桥梁。

深化合作

“总的来看,东盟跃居宁波第二大贸易伙伴,与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的纵深推进、与当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走向、与宁波多元化市场的开拓等息息相关。”宁波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吴伟强说。

在他看来,宁波在积极抢抓RCEP、共建“一带一路”等机遇,主动面对外部不确定性因素挑战,努力实现外贸稳健前行,外贸结构更加多元。宁波与东盟贸易往来的深化,正是鲜活印证。

随着我国与东盟贸易规模实现新增长,产业融合实现新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实现新突破,宁波深化同东盟国家经贸领域务实合作,正当其时。

“要活用中国—东盟自贸区协定、RCEP等政策红利,政府层面需加强对企业的政策宣传和辅导,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和运用原产地规则、关税减免等政策条款,减轻贸易负担,扩大贸易规模。”长城战略咨询浙江研究院院长江锡军说。

宁波还要尽可能利用平台的信息优势和资源优势。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本周均在广西南宁举办,博览会首次创设1万平方米人工智能专馆和新质生产力专馆。江锡军认为,围绕绿色低碳、人工智能等热点,宁波新能源、智能装备等相关产业有望与东盟的绿色转型需求、智能制造需求等产生碰撞,提升双方经贸往来的含“金”量、含“新”量及含“绿”量。

“宁波还可以创新经贸合作模式,借助数字技术,发展跨境电商等新型贸易模式。”吴伟强补充说。比如,与在东盟市场具有较高影响力的Shopee等平台加强合作,搭建宁波与东盟跨境电商供应链协同平台,同时优化物流配送网络、构建多式联运体系、降低物流成本等。

2025-09-18 东盟首次跃居宁波第二大贸易伙伴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236535.html 1 3 向东盟,再造一个增长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