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孙佳骏
“今年有一笔特殊的订单,仅靠软件,我们不仅帮客户一年省下400万元,还借此拓展了一大批潜在合作伙伴,下个季度还要跟他们达成更深的合作。”蓝卓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陈玉龙说。
作为国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和解决方案提供商,蓝卓专注于为不同行业的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统一的数据底座。
年初,合肥热电与蓝卓签署了一份近1000万元的二期项目合同,希望借助蓝卓的工业操作系统supOS,进一步优化其生产效率,特别是锅炉的燃烧控制。
热电行业属于“耗煤大户”。合肥热电厂内的四台锅炉,每小时要消耗20多吨原煤。以往,提升锅炉效率主要依靠装置升级。但合肥热电当前装置优化已接近技术极限,锅炉效率提升空间极为有限。所以,蓝卓尝试用另一种方式——通过supOS+大数据AI模型的方式,结合工业机理,优化锅炉燃烧效率。
在数据完备的基础上,团队开始构建算法模型。锅炉效率的关键在于“风煤比”。
进风太多,煤虽能充分燃烧,但热量也会被风带出更多,造成热值损失;进风不足,煤燃烧不充分,同样造成热值损失。此外,锅炉核心工艺参数波动,也会直接影响燃烧状态。
过去,这类调节依赖老师傅的经验。合肥热电相关负责人介绍:“人工调节会滞后,也不具备可复制性。”
经过工程师的努力,蓝卓为合肥热电量身打造的软件系统,能根据实时数据自动调控,每分钟都进行动态寻优,保证锅炉运行始终在最佳状态。
项目启动前,安徽省特种设备检测院受邀对锅炉效率进行了基准测试。7月底系统上线后,该院又做了一次测试。对比结果显示,燃烧效率提升了0.79%。
这个数字听起来不大,折算成经济效益却很显著。按照合肥热电的用煤量和运行时间推算,每年可节省燃煤成本400万元。
“通过蓝卓的牵线,合肥热电还和我们的老客户恒洋热电达成合作,共同构建热电行业整体解决方案。”陈玉龙说,恒洋热电负责方案设计与咨询,蓝卓提供supOS平台与生态支持,合肥热电则牵头示范推广。
这一过程中,合肥热电、恒洋热电角色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从“被改造的工厂”转变为“服务商”。蓝卓则专注于打造开放、强大的平台,最大化释放行业专家能力。
对于陈玉龙来说,这笔新订单的意义不仅在于收入或节能数据本身。“围绕着supOS平台,客户与客户之间自发地互相连接、互相赋能,形成开放的合作圈,带动整个产业良性发展。”他说。
专家点评
蓝卓拿下合肥热电订单,核心是避开传统设备升级,用自身supOS系统结合大数据AI模型与工业机理,优化锅炉“风煤比”等参数,实现动态调控,突破设备优化的瓶颈。
此模式不仅为客户年省400万元,还串联客户形成合作圈,推动企业角色转型,既获订单收益,更拓展行业生态,为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高效、可持续的商业路径。
(宁波市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 程正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