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宁波天一阁到“四库七阁”

一座民间书楼的皇家范式之路

天一阁与“四库七阁”对比图。

记者 张芯蕊 通讯员 向玉婷

前天上午,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杨菁应邀做客天一阁书院·国学堂,以“宁波天一阁:皇家藏书楼设计的‘教科书’”为主题开讲,一步步拆解天一阁如何成为清代皇家藏书楼的设计范本。

杨菁的讲述,是从宁波城的“生长史”开始的。她指出,宁波城市发展历经唐城奠基、宋元转型、明清演进三个阶段,天一阁随城市发展而建,且产生集聚效应,影响了宁波古城的空间结构与功能分区。

作为中国私家藏书楼的杰出代表,天一阁在建筑设计上独具匠心,从“天一生水”的防火哲学,到书楼与园林的智慧布局,每处细节都体现古人对藏书保护与空间利用的深刻思考。正因如此,它不仅成为民间藏书楼典范,还被清代乾隆皇帝选中,成为后世众多公私藏书楼的模仿“范式”。

杨菁翻出建筑图纸、宫廷档案与实地拍摄的影像,将乾隆时期“四库七阁”与天一阁的深厚渊源娓娓道来:“从紫禁城文渊阁、辽宁沈阳文溯阁、圆明园文源阁、河北承德文津阁,到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和杭州文澜阁,这七座皇家藏书楼,无一不是以天一阁为蓝本。”

在布局上,天一阁坐北朝南、阁前凿池、阁用六间、前后通风,是在江南民居基础上专为藏书设计,被“四库七阁”借鉴。

在建筑色彩上,以寓意水的黑色作琉璃屋顶主色调,寓意木的绿色作梁架和黑琉璃剪边颜色,还用大量白墙作间色,暗含金克木、金生水之意;

在装饰上,脊兽、花脊、彩画以水生动植物、水波纹等为主题……“这是因为‘四库七阁’为延续天一阁的‘亲水性’,就连阁名也多带‘水’,文宗阁除外。”杨菁说。

杨菁还讲道,因地域环境、文化背景不同,“四库七阁”因地制宜各有特色。如承德文津阁与周边园林融合,模仿天一阁建筑序列相似度最高;紫禁城文渊阁地处宫殿区兼具朝政功能,后因皇帝在此赐座赐茶,又有了皇家书院功能。

除了营建范式,杨菁还结合黄宗羲登楼背景,进一步解读了藏书文化的精神内核。

“清末天一阁逐渐向学者有限开放,‘江南三阁’也允许抄书阅读,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肯定此举接近现代公共图书馆理念,展现出传统藏书楼向现代文化空间的过渡。”杨菁说。

讲座尾声,杨菁讲述了各阁的历史命运,其中杭州文澜阁1861年因战乱受损、藏书散佚,经丁丙兄弟抢救续补,现属浙江省博物馆,是“江南三阁”中唯一留存且“阁书相依”的阁楼,让观众深切感受到历史变迁中文化传承的不易。

“原本只知道天一阁是著名藏书楼,听完讲座才明白它在中国藏书建筑史上的重要地位,更深刻领悟到了宁波这座文化地标对中华文明传承的深远影响。”现场一位观众表示。

2025-09-15 从宁波天一阁到“四库七阁”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235933.html 1 3 一座民间书楼的皇家范式之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