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文化润人心

——宁波对口支援新疆库车十五年观察(下)

记者 冯瑄 沈莉

山河远阔,难阻文化相牵——

新疆库车大馕城景区舞台上,维吾尔族传统舞蹈《爷爷的萨玛瓦尔》翩然上演,茶盘飞旋、掌声如雷,天南地北的观众挽手共舞、热情如炽;寻常巷陌间,人们围坐一起,手中的国家通用语言牌,悄然织就一幅语言相通、情感相融的日常画卷……

“要以增强认同为目标,深入开展文化润疆。”15年来,宁波深入践行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焦以文化人、以文润心,持续推进文化援疆,让认同扎根、让互鉴生长、让交融结果。

传承,亦创新

夜幕降临,库车大馕城景区,舞者头顶茶盘、茶壶和茶碗,在乐器伴奏下旋转、跳跃。这套茶具,维吾尔族语里叫作萨玛瓦尔。顶着茶具的舞蹈,也被称为萨玛瓦尔舞,是新疆库车独有的舞蹈艺术,还是首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由于难度极大,当地会跳的人寥寥无几。

“绝不能让库车优秀传统文化失传!”宁波市援疆指挥部投入专项资金,解决排练场地、专业设备等问题,并找来了专业创作人员提供支持。

“技巧性动作很多,在老师的帮助下,连续练了2个月才把舞蹈练熟。”演员巴哈提亚木·艾合买提说,虽然艰苦,但感到自豪,自己能把萨玛瓦尔舞跳出库车,让更多人看到。

2023年,《爷爷的萨玛瓦尔》摘得第十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奖。

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要传承,更要创新。

土陶、葫芦画、铜器、根雕……库车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众多,但非遗手艺人面临“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困境:库车土陶第七代传承人吐尔逊家住乌恰镇清水村,游客少、交通不方便,一年到头卖不出多少土陶制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斯马依·阿布拉的葫芦画制作精美,但一直没找到固定的销售场所……

“不如把库车及周边地区的非遗手艺人集中起来,打造一个‘非遗博物馆’,既为他们搭建一个展示平台,又方便游客一站式了解更多龟兹非遗。”去年,宁波投入300万元援疆资金,仅3个月,便帮助热斯坦街道将闲置已久的旧粮仓改造成现在的龟兹非遗工坊。

如今,龟兹非遗工坊已集纳25个非遗种类,包括制作区、体验区、实物展示区、数字化展示区等,日均接待游客千余人。

距离龟兹非遗工坊不远处,是2024年宁波市援疆指挥部“文化润疆”重点项目——人民文创西部研究中心。

甬库杯“遇见龟兹”文创作品征集成果展在这里举行,一大批融入龟兹文化、甬库情谊的文创作品参展。宁波市援疆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说,该成果展是推动龟兹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赋能地方文旅对外传播和品牌打造的有效途径。

文促旅,亦促融

库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逾180处历史遗迹,包括苏巴什佛寺遗址、克孜尔尕哈烽燧等世界文化遗产。2012年,库车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如何把星罗棋布的文化古迹从“沉睡名录”变成“城市展厅”?为此,宁波市援疆指挥部助力设计了一条“丝路遗珍·千年龟兹”文物主题游径。

该游径串联起库车3处世界文化遗产、9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及14处自治区级、市县级文物点,每年吸引50余万名游客打卡。以线性遗产串联多元文化,为边疆地区文物“活化利用”提供了创新范本。

游径之外,在阿拉尔市十六团新开岭镇老一营旧址,一批又一批游客前来打卡。

“我们一直在尝试把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十六团文体广电旅游中心工作人员周静说,景区开发了“军垦战士的一天”等主题活动,邀请游客穿军装、体验农事、吃忆苦思甜饭。

自2019年起,宁波在老一营旧址累计投入援疆资金2500万元,对房屋建设及内部展陈进行了修缮。2023年5月,修缮一新的老一营旧址正式开门迎客,截至目前,已接待游客15.8万人次。眼下,老一营旧址正在努力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打造更多旅游产品吸引游客,弘扬红色文化。

讲故事,亦写故事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

它像一条看不见的红线,将山海异域的百姓悄悄“缝合”在一起;又像一把钥匙,轻轻打开各自的心门。

文化认同,在一张张小牌里——

傍晚时分,乌恰镇清水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人们聚在一起打国家通用语言牌。这样的场景,在库车的乡村、街道越来越常见。

打着牌,就能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普通扑克牌大小的牌面上,印有每个规范汉字的拼音及楷体和篆体,从起源、文化象征、字形结构三方面解释其由来和演变。

从2022年开始推广到目前,阿克苏地区已举办1000多场国家通用语言牌比赛,向群众发放国家通用语言牌2万多副,覆盖七县两市90多个乡镇(街道)1100多个村,涉及群众80万人次。

沟通更顺畅了,心与心之间的距离便更近了。今年,国家通用语言牌比赛推广至喀什、和田、克州等南疆四地州,参赛者突破百万人次。

文化认同,也在学校里——

慈孝书院名副其实,大大小小的慈孝名言在校园内随处可见,慈孝阁更是被打造成辐射库车全市的“共享式”文化阵地,举办中小学生慈孝研学活动等120多场;阳明小学建校以来一直致力于弘扬阳明文化,通过阳明文化丝路行活动、王阳明诞辰纪念日宣传活动等一系列特色活动,将阳明文化融入学生日常生活;应麟幼儿园,以南宋政治家、教育家王应麟命名,旨在将《三字经》的启蒙价值在课程中得以落实,在孩子心中播下知礼、诚信、谦让、孝亲的种子……

文化认同,更在“一家亲”里——

漫步在热斯坦街道,“甬库在一起”的标识随处可见。

拉莉娅创意糕点坊内,店主热孜艳忙着招待来往的顾客。彼时,想要开第二家糕点坊的她,虽有从业经验,但因租金、装修、设备带来的资金缺口,束手无策。在库车市妇联的牵线搭桥下,宁波市援疆指挥部投入20万元资金。很快,糕点坊开起来了,游客也多起来了。去年国庆假期,糕点坊日销售额超过2000元。

得益于宁波援疆,扩大“事业版图”的还有新疆尚美潮流服饰商贸有限公司的不海力且木。“资金储备不足”,宁波援疆资金加持;“设备不全、无熟练工可用,连续几年亏损”,宁波援疆干部牵线,组织宁波服装企业对当地妇女进行培训指导……

“甬库在一起”的情谊,更通过“家”与“家”之间的紧密相连得以深化和延续。自2023年起,甬库两地连续3年开展“最美家庭”结对走亲活动,已有30户家庭结对。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却最有力量——它让陌生变为熟悉,让遥远成为邻里。

未来,这条贯穿东西、跨越山海的文化之河,仍将源源不断流淌,继续润泽库车大地。

2025-09-08 ——宁波对口支援新疆库车十五年观察(下)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234562.html 1 3 最是文化润人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