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去高校教职跳回农门,为哪般?

“新农人”平东林: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皖东革命纪念馆。

平东林在育秧基地上秧。(受访者供图)

平东林使用农用无人机。

扫二维码,看甬派相关视频访谈。

记者 黄合 陈敏

“这海归硕士怕不是读书读傻了?”2018年,当“90后”海归平东林辞去高校教职回乡种地时,村里人都在背后指指点点。

7年后的今天,这个“傻书生”却让老乡们抢着加入他的合作社——因为跟着他干,一年能多赚几万元!

暑气正盛,蝉鸣不止。平东林驾驶着当地车企参与生产的新能源车,向着位于安徽省天长市汊涧镇张营村的禾禾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疾驰。

黝黑、粗壮,还带着点“土气”。这样的平东林,就像是泥土里“长”出来的。很难想象,他是个海归硕士,当过高校的老师,会一口流利的英文。

“很多人都问我,为什么返乡务农?我觉得,谈情怀,‘90后’现阶段还不够格。最基本的初心,还是对这片土地有感情,希望我们这代人能交出一份关于现代化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漂亮答卷。”平东林说。

时间倒回到2018年。平东林返乡创业,开局就是“困难模式”。

“好好的大小伙子,辞掉了体面的工作,从大城市回到小乡村,一头扎进泥土里”——平东林和其他4个“90后”回天长务农的消息,立马在十里八乡炸开了锅。

“铺天盖地全是质疑声,亲戚朋友都不理解。毕竟好不容易盼着我们‘跳过了龙门’,哪有回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道理?”平东林说。

在众多不修边幅的农民中间,这群浑身白净、长相斯文的小伙子显得特别扎眼。俗话说“嘴上没毛,办事不牢”,更何况这个年轻团队,全是“门外汉”,没一个是学农业的。

第一次育秧,水稻叶子都变黄了,一群人还以为是天气太干,闷头忙着浇水。村里的“老把式”路过直摇头:“这明显是得了‘立枯病’,凶险得很,得赶紧打药才是!”

晚了一步,满盘皆输,只能等下一季从头再来。

“‘秀才务农,蛮干还真是不行’。我们的每个经验、教训,全都是一次次跌倒之后流的汗和泪换来的。”平东林拨弄着满是老茧的手指头,言语中满是对土地的敬畏。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这是他最喜欢的一句话。

天长所在的滁州,是革命老区。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淮南(皖东)抗日根据地,是全国19个抗日根据地之一。至今,这片土地还感念着先烈们的贡献。

平东林说,每每艰苦困顿之时,总能激发自己骨子里的血性和韧劲。半塔保卫战烈士们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英勇事迹,军民同心一次次打退日伪顽军进攻的不朽壮举,都在他的脑海里,留下了或深或浅的痕迹。

这片红色的土地,给了他不怕吃苦、不忘初心的个性和信念;发生在这片土地上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给了他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斗志和勇气。

千里迢迢,凭着一个电话找高校院所专家“拜师学艺”;不耻下问,小尾巴一样紧跟着田间地头的老农民踏踏实实“取经”;坚定信心,熬过那段因缺乏流动资金而白发疯长的焦虑期;真心诚意,靠着货比三家的优质服务打开更多农户的“心门”……

渐渐地,平东林成了远近闻名的“新农人”。他创办的合作社,累计吸收农户108人,流转土地面积达1100亩,提供从农资供应到农机作业、水肥管理、田间植保再到农产品产后仓储、加工和销售的一条龙服务,每户成员年均增收2万元以上。

“嗡嗡嗡嗡……”说话间,伴随着扬起的尘土,一架喷洒农药的农用无人机腾空而起,在嫩绿色的稻田里掀起一波波气浪。

“我们绝对是天长最早‘吃螃蟹的人’,那时的几台农用无人机几乎花掉我们所有的启动资金。现在,智慧农业快速发展,大大降低了使用门槛,也大大提升了农业植保作业的效率和精度。”平东林说。

被新理念武装、看过更大世界的“90后”,显然更懂得拥抱新技术、找到新风口、迎接新未来。

通过水稻精量播种技术,每亩地省下30%的种子;通过农资集采,每亩地省下80元;通过打造品牌,订单高于市场价0.1元至0.2元……

随着和高校院所合作的深化,合作社结合本地的特色气候、土壤、水源,不断迭代更新栽培、育种、管理技术,千方百计在“针尖上削铁”,让农作物的收成更好,让农户的“钱袋子”鼓起来。

去年秋天的稻谷丰收季,社里的农户潘祥武每亩地产量多了五六十斤,算一算相当于一个季度多了5万元的利润。当晚潘祥武就来找平东林,说一定要一起痛快喝一杯。

平东林说,看着老乡发自内心的喜悦,也是自己最幸福、最有成就感的时候。

在这片土地上,曾经的战火硝烟已经散去,但总有信仰之火灼灼不灭、精神之光代代传承。

“眼前,是我们这代人的‘长征路’,创业创新,大有可为。”平东林说,国家关于乡村振兴的政策保障,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每一个都是重大利好。

“要抓住农业智能化的机遇,用好科技这个‘新农具’,让传统农业焕发全新活力,让老乡们的日子越来越红火!相信我们,一定行!”平东林的眼睛里,闪着光。

人物简介

平东林,安徽滁州“90后”新农人,海归硕士,2018年回乡创业。现任天长市禾禾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滁州市新农人协会秘书长。曾获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安徽省劳模等荣誉,当选安徽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

我想对您说

先辈们,这盛世如您所愿!我们将在这片用热血浇灌的土地上,精心耕耘,种出新的希望!

淮南(皖东)抗日根据地

淮南抗日根据地的前身是皖东抗日根据地,包括淮河以南、长江以北、淮南铁路以东、运河以西的安徽东部(含江苏一部)地区。抗战时期,它是华中新四军向西防御、向东进攻的重要战略地区之一。

记者手记

80年,对于个人来说,可能就是一生;但对于一片土地来说,可能只是一瞬。

白驹过隙,斗转星移,我们此次跨越千里的采访,就是为了在这“一生”和“一瞬”之间,找到革命老区血脉深处那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码。

在基地的党员活动室里,平东林团队里“90后”“00后”党员,热火朝天地讨论着对做好农业事业的笃定,对越来越多青年返乡创业的欣喜,对未来智能化现代农业的期待,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恍惚间,在他们晒得黢黑的脸上,我们仿佛看到了80年前先烈的影子——同样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同样怀揣着理想主义和乐观精神,同样是一次次以少胜多去克服困难,努力守住红色政权的根基。

一代又一代,前赴后继,“愚公移山”,共产党人以“一生”之有限抗衡时间的无垠,以千千万万个个体的“一生”去传承信仰,去接续奋斗,为努力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凝聚力量。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心中有火,眼里有光,民族就永远有希望。

2025-08-02 “新农人”平东林: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228266.html 1 3 辞去高校教职跳回农门,为哪般?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