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上下防御台风“竹节草”群像

风雨过后 温暖留存

图为镇海区九龙湖镇汶溪村,九龙湖镇村干部正在转移汶溪村行动不便的村民。(徐诚 孙佳骏 翁思琪 摄)

昨日上午,象山县丹东街道新华社区干部协助村民紧急转移家中老人。(徐能 何晴 周璐 摄)

昨日,海曙区月湖街道搭建便民通道,切实保障居民出行安全。(徐能 张昊桦 逯林威 摄)

积水路段行驶的急救车。(陈敏 王明敏 摄)

挖掘机正在抢修道路。(沈天舟 摄)

风雨中的感人瞬间 看“动起来”的报纸

记者 冯瑄 单玉紫枫 金鹭

“全市降雨量接近170毫米!”台风“竹节草”登陆,强风暴雨一刻未停!

7月30日早上5时,市防指调整防台应急响应为Ⅱ级。

“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坚决克服侥幸心理、麻痹思想,高效运行‘1833’联合指挥体系,扎实做好台风防御各项工作,牢牢守住‘三条底线’,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市委、市政府召开的今年第8号台风“竹节草”防御工作视频调度会上,市委主要领导如是强调。

科学预警、精准发力、快速行动……从台风登陆前的“防”,到登陆后的“复”,全市上下,全力以赴,保民、安民、为民。

风雨中,从市里到区(县、市),从干部到群众,绷紧防线,以“百姓心”为心,在“关键时”过硬,用一系列“辛苦指数”,换来“安全指数”。

有一群人叫“逆行者”

台风肆虐,暴雨模糊了视线,有一群人却背对着安全的方向,在风雨中踏出深深浅浅的足迹。

风雨中,城市经受考验,这些逆向奔跑的身影,用双手缝合起被风雨撕开的一处处缺口。

——排积水、保通畅!

一夜的台风裹挟的暴雨倾泻,城市多处低洼道路被积水淹没。

上午10时,江北区苑西下穿立交积水已涨至1.7米。另一边,江北水务分公司管网管理部副经理柳烨与他的团队顶着风雨守在路口,操控强排车对现场进行排水作业。“考虑到下穿立交易积水,公司昨晚已安排具备每小时720立方米排水能力的强排车,提前在路口待命。”柳烨说。

雨幕中,浑浊的积水中,路面轮廓开始隐约显现。下午2时30分,随着最后一片积水被抽干,苑西下穿立交重新亮起通行信号灯。

——接断线、抢供电!

风雨吹垮了附近厂房的铁皮棚,海曙区高桥镇岐湖线的电杆导线被压断。

国网宁波供电公司的抢修队伍第一时间扎进雨幕。此时狂风还在嘶吼,暴雨砸得人睁不开眼,铁皮棚被撕成碎片,不少残骸死死压在受损电杆上,导线垂落处一片狼藉。“先清铁皮!快!”工作人员程磊抹了把脸上的雨水,吼出指令。挖机铁臂立刻在雨里挥动,半小时内就把缠在电杆上的铁皮残骸清理干净。

趁着雨势稍歇,各组人各司其职,在湿滑的电杆下搭起抢修平台。线路接驳和部件更换争分夺秒推进,不多时,供电恢复。

——清塌方、补坑槽!

大海线6K+300、329国道87K、江五线K7+500等部分道路陆续出现塌方。北仑区公运中心各站所、科室人员迅速投身抢险保通战场,连夜为交通生命线筑起坚固防线。

风雨导致部分路段路灯照明中断,光线不足给抢险工作带来了困难。其中,江五线塌方占据道路面积较大,道路几乎被完全阻断。抢险人员争分夺秒,利用车灯与应急照明灯为现场照明,调用挖掘机开展土石方清理作业。经过近2小时的连续奋战,最后一块碎石被铲走,江五线率先恢复通行,其他路段也同步抢通。

雨还在下,但一条条交通动脉重新搏动。

——高压冲洗、机械清扫!

风雨稍歇,宁波街头已集结清理小分队,从防台应急模式切入抢通节奏。

沿街,环卫工人攥着扫帚疾走,重点处理排水口处的落叶、淤泥;机动车道上,高压冲洗车将淤泥、断枝赶向路边,紧随其后的机扫车“接棒”,扫清现场。“快一秒,路就干净一分!”市市容环卫指导中心垃圾收运工作也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环卫中心的信息平台上,1900多辆分类收运车“公交式”密集排班。随着车斗升起、倾倒、落下,一处处垃圾被快速“清零”。

“城市美容师”与时间赛跑的身影,正一点点擦去台风留下的狼藉……

有一种力量叫“坚守”

“全市降雨量接近170毫米!”台风“竹节草”登陆,强风暴雨一刻未停!

“水位高到汽车完全无法通行”“水太深了,车子开得胆战心惊”“这么大雨还未出小区车胎就爆了”……风雨交加里,从不缺风雨兼程的坚守者。

他们是街道社区干部、网格员等“最熟悉的陌生人”——

鄞州区百丈街道甬港北路部分路段最深处积水达35厘米,停放在路边的车辆面临随时被积水浸泡的风险。街道网格员挨个打电话,50多名车主第一时间收到挪车信息;

奉化区方桥街道尚德社区的专项巡查队,拉网式排查住宅小区地下室排水系统、低洼路面、河道等易存安全隐患的地方;

江北区孔浦街道怡江社区工作人员在怡江幼儿园的教室门口、窗台等关键位置构筑“防水墙”……

他们是消防救援人员等风雨中的“摆渡人”——

在江北区前洋高架下的桥洞,24小时备勤的江北区消防救援大队洪塘站消防员将被困车内的人员成功救出;

在余姚市丈亭镇梅溪村,一位老人被门前湍急的水流困住,救援人员带着冲锋舟、救援绳等专业设备赶到,一步步蹚过急流,将老人抱在怀里转移到安全地带……

他们是外卖配送员、是康养中心的送餐员等更多“无名之辈”——

“站内订单量增加不少,但因为雨太大,积水很深,很多小区电梯也停了,我们的配送速度比平常慢了些。”叮咚买菜海曙月湖站配送员李政说。

这两天,宁波各大站点线上生鲜订单量预计有较大幅度增长,蔬菜、肉禽蛋等民生必需品备货量较平日增长40%。特殊的天气里,叮咚买菜宁波地区配送员全员上岗,同时动员兼职骑手和第三方运力,采用大时段、预约制等方式,全力保障配送。

“即便绕行,比平时慢了点,我们也要让老人吃上热乎饭!”宁波外滩尚霞未来康养中心的员工提前备好饭菜,为街道八个社区的高龄老人提供送餐服务。

从街道干部挨家挨户地提醒,到消防员逆流而上的背影;

从外卖骑手蹚水前行的坚持,到送餐员为老人风雨无阻送餐的承诺——

这座城市最动人的风景,正是这些在暴雨中依然挺立的身影。

有一种颜色叫“志愿红”

——喊着号子,同进退!

清晨,鄞州区首南街道学士路的积水,漫过了张杰的胶鞋。“一、二、三,使劲!”这名“90后”退役军人咬着牙,旧伤复发的腿在水里颤抖。

从上午7时到中午11时,4个小时,20多辆车,冰冷的水浸透裤管,他的呼喊声却越来越亮。

早在2021年洞桥救援时,他和小伙伴就自掏腰包买了6艘皮划艇、50件救生衣,3天没合眼,把近300人从水里接出来。

“又一辆!”张杰抹了把脸上的雨水,和伙伴们奔向那辆熄火的轿车。

——别怕,我们在!

雨更急了。

鄞州区蓝天应急救援队的冲锋舟,在塘溪镇的积水里划出白浪。

队长陈庆和队员从凌晨忙到晌午,300多名孕妇、老人、孩子被稳稳接到安全处。“又是一宿没合眼,大伙习惯了。”他抹了把脸,水珠混着汗珠往下掉。

昨晚9时多,余姚市鹿亭乡石潭村90多岁的独居老人褚阿婆突然呕吐不止,值守的志愿者黄孝菊刚扶住她,村干部龚良平已冒雨找来医生。当时,最近的救护车远在大岚镇,于是安置点成了临时的生命守护站。

海曙区高桥镇双岙村的水,没过了救援人员的腰。

他们背着村里的独居老人,前往安置点。

余姚市丈亭镇的急流里,志愿者抱着梅溪村的老人。“别怕,我们在。”简单几个字,却让人心里踏实。

——最重要的“小事”!

风裹着雨。

北仑区郭巨街道大涂塘村的田埂里,志愿者临时组建“采果抢收小分队”,250公斤葡萄、100公斤西瓜最终被及时运出。

海曙区段塘街道的志愿者小郑,手里攥着张清单:沈阿姨要豆腐,李伯缺鸡蛋,王奶奶的降压药快没了。“这是今天最重要的小事”。

临时安置点里,奉化区溪口镇的阿婆摸着期美理发店志愿者给新理的头发,笑了。餐盒里,包子还冒着热气,水果筐里的水蜜桃,红得精神。

雨还在下。比雨更密的,是一抹抹“志愿红”。

这些人,是教师、是小店老板、是更多更多的普通人。

风还在吹。比风更大的,是藏在他们心里的那个“家”——宁波。

风雨过后,城市焕新,温暖留存。

2025-07-31 全市上下防御台风“竹节草”群像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227973.html 1 3 风雨过后 温暖留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