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吴向正 通讯员 李佳赟
从巴比松画派卢梭《枫丹白露的小岩石》的诗意森林,到印象派笔下的流动光影……前天,来自鄞州区塘溪镇的20名乡村儿童,沉浸式体验了一场艺术与教育交融的博物馆研学之旅,“华茂美堉灌溉计划之2025彩虹少年艺术成长营”在甬正式开营。
长期以来,受限于地域交通、专业师资等多重因素,乡村许多地方是美育发展的“贫瘠土壤”。为此,宁波华茂教育基金会通过“艺术+公益”模式,在暑期免费为乡村儿童提供定制化、可持续的美育课程,补齐美育关键一课,让艺术滋养乡村土壤。
彩虹少年艺术成长营于7月24日至8月13日期间,计划开展5期一日营活动,定向邀约100名宁波周边的乡村、困境儿童走进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结合馆内正在展出的“高山鸣泉——华茂典藏三十五周年油画与雕塑精品展”,通过“导览+变装+展厅互动+工作坊”等形式,带领孩子们穿越艺术史长廊,启迪艺术潜能,培育审美素养。
“原来颜色会跳舞!”参与活动的小营员刘念举着自己创作的点彩画兴奋地说,“这些色点近看是独立的笔触,退后几步却呈现出光影流动的朦胧美感,这太神奇了!”鄞州区塘溪镇中心学校党支部副书记周妙亚表示,这些孩子大多初次接触专业的艺术教育,刚开始往往显得很拘谨,但随着创作的深入,他们的眼神逐渐变得自信。
据悉,2025彩虹少年艺术成长营还将推出一系列特色工坊:“色彩解码”艺术手账工作坊引导孩子用拼贴绘画记录色彩灵感;“青篾新韵”非遗竹编工作坊让竹篾在经纬交错中焕发新生;“情绪脸谱”肖像画工作坊通过色彩心理学解读情感表达;“自然有彩”立体插花工作坊则借荷竹之韵诠释东方美学。
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副馆长宋新新表示,“除了提供美育启蒙,我们还特别关注艺术对儿童心理的疗愈作用。这些非言语的表达方式能为孩子们构建一个安全的情感出口,帮助乡村儿童通过色彩表达自我、传递情感”。
据悉,2013年,宁波华茂教育基金会发起“华茂·彩虹计划”,为困难儿童群体提供长期美育支持,并在四川、青海、贵州、新疆等地建成30余所“彩虹之家”,惠及33000余名乡村、困境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