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郭婷茜
通讯员 叶青 叶丽苹
【名片】
慈溪市古塘街道科技路社区党总支,下设6个党支部,有85名正式党员和1名预备党员。不久前获评宁波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近日,金仕华庭二期红色物业二楼活动室里,孩子们在认真地制作落叶贺卡。“这样的活动我们每年都会举办,不光有青少年暑期活动,还有亲子互动、社区共建等活动。”慈溪市古塘街道科技路社区党总支书记邬月孟说。
科技路社区成立于2018年,是个“新”社区,面积约1.15平方公里,现有住户4215户、居民8600余人。社区流动人员多,治理难度大。
近年来,社区党总支坚持党建引领,紧扣“红线织网”思路,将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公司、网格员、党员、业主代表及各类社会组织有机联结,依托“红色物业联席会”实现组织覆盖和工作协同,共同维护社区治理秩序和稳定。
一套机制搭建起来,治理也就有了“落点”。但如何将机制运用起来,解决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考验的则是社区党组织的耐心和智慧。
垃圾投放点改造,曾一度演变成居民与社区之间的“拉锯战”。
“当时我们初步选定的点位一公布,就有业主提出反对,有的甚至直接把车横停在预定施工区。”邬月孟回忆道,为妥善推进项目,社区启动了“业主提议—业主代表汇总—业委会核议—联席会商议—党组织审议—业主大会决议”的“六步工作法”,一步步厘清诉求、协调矛盾。
“六步工作法”让原本矛盾激烈的垃圾投放点设置,变成了一场“共识的达成”:群众的意见被听见,合理化建议被采纳。最终,14个垃圾投放点顺利完成改造,实现了“落地不扰民、使用更便利”。
社区治理,关键得服务于民。立足“年轻家庭占比65%”的结构特征,科技路社区党总支打造“1+3+N”服务矩阵,建设“幸福学堂”、儿童之家、邻里盒子等多功能场景,形成红色议事、文体活动、心理疏导等“全龄友好”体系,尽可能让不同年龄段居民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空间。
“社区刚成立那会儿,有活动无阵地、有服务无人气,有时我们开展工作还会被居民‘赶’出来。”邬月孟说,从“被拒之门外”到“群众主动敲门”,科技路社区的角色已悄然发生转变。下一步,社区将启动未来社区创建工作,围绕“美好科技路,青创共未来”的建设理念,打造更多契合社区结构的特色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