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徐丽敏
在海曙安丰社区里,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让居民进出更加便捷;在江北毛岙村的文化广场上,定期刊播着“十大慈孝家庭”光荣事迹……这些鲜活的画面、温暖的故事,是“我们的家园”行动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生动写照。
过去一年间,我市围绕基层村社开展“我们的家园”行动,从“家园美”“家园善”“家园和”等十方面入手,探索组织发动群众、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新路径,打造美丽文明幸福家园,进一步擦亮“在宁波,看见文明中国”城市品牌。
共建美好家园,离不开全民参与,激发市民的主人翁意识,汇聚起家园建设的不竭动力。
走进慈溪浒山街道大河口村,田园气息扑面而来,流水潺潺作响,庭院错落有致。这个原本脏乱的城中村蝶变为“城市花园”,别具一番韵味。去年3月,“大河口艺术部落”改造项目正式开工,通过对老屋、闲置地进行租用、改造,建起庭院、茶室等,在乡村打造艺术空间。环境变好了,村民扮靓家园的兴致更浓了。“以前没什么心思打理庭院,现在环境这么好,我当然要种些花草把它装扮得更美。”村民胡尧英笑着说。
在奉化岳林街道,每逢“家园日”,由群众自发参与的环境清扫、志愿服务等活动,在36个村社同步开启。金钟社区68岁的孙阿姨边擦拭宣传栏边说:“现在每个月就盼着‘家园日’,大家共同为自己的家园做一些事情,不但环境变好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更近了。”如今,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愈发强烈,参与家园建设成为一种行动自觉。
共建美好家园,离不开丰富多样的平台载体。在宁波,“共享”模式遍地开花,引领文明创建人人参与、文明成果人人共享的新风尚。
不久前,江北甬江街道朱家社区推出了“共享菜篮”,居民把自家多余的蔬菜、水果等放在菜篮里,供有需要的居民取用。“共享菜篮”还引发了爱心连锁反应——不少领取过蔬果的居民深受触动,主动参与社区慈善活动,还有人积极参加社区志愿活动。
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越来越多“共享系列”成为“爆款”。“共享楼道”项目入选“浙江有礼”省域文明新实践第三批为民办实事项目,“共享奶奶”项目荣获首届全国社会工作和社会治理创新典型优秀案例。
我市还推出“我们的”系列文明培育行动,通过举行“我们的节日”“我们的市集”“我们的家风”等主题活动,让群众真正成为“我们的家园”行动的深度参与者、热心传播者、最大受益者。
共建美好家园,同样离不开文明实践新场景的打造,让形式更鲜活、内容更合群众“胃口”。
千亩花田上,新婿骑着高头大马,新妇头戴凤冠、身着霞帔,敲锣打鼓,十里红妆……象山贤庠镇碶头陈村集体婚礼现场,千年婚俗与时代新风浪漫交织。在“花田喜事”中,婚礼仪式摒弃烦冗流程,代之以集体宣誓、非遗婚书制作等环节,既保留仪式感,又彰显环保与节俭。
在海曙古林镇施家村,富有“乡土味”的“村礼”成了酒席上的“新宠”;在江北甬江街道甬江社区,“空中农场”满足了银发老人养花种菜的需求;在慈溪的田间地头,“农民演说家”用乡音传播有礼风尚……这些特色场景,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让文明更加可感可及。
据统计,自“我们的家园”行动开展以来,我市已推出无物业小区管理、关爱“一老一小”“红色课堂”“家园共享”等项目800余个,组织开展文明养犬、环境整治、文明家宴等实践活动500多场次,“流动大篷车”进村入社上门指导服务覆盖190多个村社。
“我市将持续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进一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改革创新,突出为民惠民靠民理念,注重共建共治共享,推动‘我们的家园’建设真正走进群众的心里。”市文明办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