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何丫
在昨天举行的甬派客户端成立十周年庆典活动上,3位在甬派平台上成长起来的优秀记者、编辑,登台分享他们在媒体融合大潮中的实践与感悟,这不仅是对个人成长的回顾,更是对甬派十年人才培养成果的一次集中检阅。
高质量“实战”:锤炼真本领
甬派平台的日常运作,本身就是一场严谨而高效的“战斗”,记者编辑们在极限压力下锤炼真本领。
甬派编辑组长张子琪以“指尖战场”来形容编辑工作,她分享了甬派编辑团队的日常:18小时轮转,每天处理近18万字的稿件,成为“早上六点半开灯”的“早鸟”与处理突发新闻至午夜的“夜归人”是常态。这种高质量、高时效性要求的工作环境,使编辑练就了快速精准处理信息、严把新闻质量关的核心能力,锻造了编辑团队精准高效、严谨负责的核心素养。
宁波日报报网经济新闻部记者冯瑄通过分享四次赴新疆库车报道的经历,展现了“实战”是如何推动传统记者向全媒体记者深度转型的过程。从最初的通讯、创优稿件,再到今年推出的新媒体产品“跨越天山来看‘你’”被广泛传播,她实践了“一个选题,吃干榨净”的全媒体生产模式。这种深入一线的“铁脚板”精神,结合既能出镜直播、制作短视频新闻专题又能写特稿的多元技能,使其成为兼具“六边形战士”广度与“专家型记者”深度的全媒体人才,其参与的“蓝色脉动”重大主题报道实现破圈传播并参评中国新闻奖,正是她通过“实战”实现转型的成果体现。
技术赋能:解放人力,聚焦价值
甬派积极拥抱技术变革,并将其视为提升效能、释放人才创造力的关键工具。
“站在时代的风口,我们是挺立潮头之人。AI时代到来,我们责无旁贷,我们是参与者、创新者。”张子琪分享了甬派编辑团队主导研发AI应用“派小天”的典型案例。为了做好每日天气新闻报道,编辑与技术团队深度合作,研发了AI应用“派小天”,这使得一篇原本需要耗时半小时的天气稿5分钟就能完成,且准确率达95%。她强调:“这不是取代,是赋能,让我们能腾出手,去追逐更复杂、更有深度的新闻现场。”这体现了甬派“拥抱技术解放人力从事更高价值工作”的理念。
宁波晚报经济中心记者乐骁立亲历了报道方式从“笔尖到指尖,从纸端到云端”的转变。5G商用以来,他依托甬派平台,不断尝试直播新闻、直播带货等新形式,深入市民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与团队深刻认同“无视频,不新闻”的趋势,通过策划精品视频,屡获殊荣。甬派提供的技术平台和传播渠道,是支撑他突破传统报道边界的关键。
3位记者编辑的分享展现了清晰的甬派人才画像:在“实战”中锤炼核心能力,以前沿技术赋能,解放生产力、拓展可能性,在掌握多元技能的同时严守专业边界与价值底线。
十年风雨兼程,正是这样一群新闻人在支撑着甬派前行。甬派十年,是技术迭代、内容深耕的十年,更是人才辈出、薪火相传的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