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王晓峰
通讯员 徐 超 顾 蔚 张津津
初夏的晚风掠过街巷,闪烁的红蓝警灯照亮路面。在象山,一队队藏蓝身影穿梭于人潮中,守护着街头的“烟火气”。更引人注目的是“空中卫士”:一架架科技感十足的无人机,从“机巢”中徐徐升起,随后如猎鹰一般在空中飞行……记者昨日从宁波公安获悉,这样的智能“无人机+机巢”系统,在民生服务领域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它主要执行空中巡逻、劝导等任务。比如,交通事故导致道路拥堵,民辅警赶到现场需要一定时间。它能更快抵达现场,劝说当事人‘快处快撤’,还路于民。”象山公安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五一”假期中,这套智能“无人机+机巢”系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5月1日上午,象山公安接到报警,某景区周边道路因交通事故出现拥堵。值班人员立即对距离事发地最近的警用“机巢”下达“出警”指令。无人机随即直飞目标地点,回传实时画面,并将详细状况分享给赶去处置的民辅警。同时,“飞手”通过无人机搭载的扩音设备进行语音提示,引导车辆合理分流。
“‘空中警务’响应模式,让接处警的速度更快。”该负责人说,今年以来,象山公安积极组建“低空警务网格”,打造“机巢响应警情”机制,已划分11个巡逻区,并让无人机“驻扎”其中。
市警航队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警用无人机经过模块化改装,除了警情定位共享、画面实时回传、高空同步喊话外,还拓展出警种实战应用、搭载救生设备等功能,与街面警力联勤联动,释放“攻防一体、空地一体”的应用新动能。
江北前年夏季在防溺水工作中就用上了“机巢式”无人机。后台操作人员让其按照设定好的航线沿姚江飞行,对重点水域开展巡查。发现问题后,它会第一时间“上报”,提醒相关部门及群众采取相应的措施。
“如今它的应用范围更广了。比如‘五一’假期,它就负责高空巡逻,为地面警力精准‘导航’。同时,它还与我们的警用机械‘汪星人’联动,共同守护城市平安。”江北公安分局相关负责人说。
另据了解,传统无人机因依赖人工操控与现场部署,难以实现快速响应和规模化应用。同时,单次飞行半径受制于电池续航,且存在数据应用滞后、协同能力不足等问题,使得“空中警务”实战能力受限。
鉴于此,宁波公安向科技要战力,全力推进新型“无人机+机巢”系统建设,破除难点。截至目前,全市各警航战队共部署“智慧机巢”近30座、无人机150余架,各区(县、市)派出所配备“机巢”10多座。
这些“机巢”建成后,让“空中警务”如虎添翼——通过“机巢”网络与智慧警务的深度融合,构建“秒级响应、全域感知、智能研判”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为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新动能。
如今,从街头巷尾到景区道路,从交通疏导到各类突发警情,“无人机+机巢”模式让城市安全保障更贴近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