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沈孙晖
通讯员 张 靓 张可立 王黎丽
在五四青年节这个充满朝气的日子,许多甬城青年选择用自己的方式为人生“充电”,在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中探索成长。
用腾空的力量化解压力
阳光透过张和祥小学蹦床训练室的玻璃,一群身影在蹦床上轻盈起落。
“95后”姑娘汪华贞弹射而起,身体带起的风掠过发梢,让她感觉无比放松。“起初只是锻炼身体,却没想到这些‘姐姐’‘阿姨’教会了我如何在压力下保持更加从容、平和的心态。”汪华贞指着身边的“良师益友”说。
身处基层一线,汪华贞平时主要从事组织志愿者活动、开展红十字“三献”等工作,工作强度较大。去年,她参加了社区与张和祥小学合办的蹦床培训班,不但掌握了不少蹦床动作技巧,还结识了一帮跨龄“同学”。这个“老中青组合”还在宁波市大众蹦床邀请赛上,获得了街道社区团体组一等奖。
汪华贞在“姐姐”“阿姨”的身上,学到了对待工作、生活的态度。而“姐姐”“阿姨”也在汪华贞身上,感受到了青年的朝气蓬勃,“小汪特别开朗,跟她一起玩蹦床,感觉我们都变年轻了”。
“运动不是内卷,更不是不务正业,而是在生活中寻找平衡的支点。”在汪华贞看来,当代青年正用更健康的方式寻找独特的解压密码。
主持人变身“老中医”
对于已过而立之年的姚嘉楠来说,节假日除了休息外,更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时间。一本在常人看来晦涩难懂的《中药与方剂学》,他却在“五一”假期里看得津津有味。
作为一名专业的主持人,长期伏案让姚嘉楠饱受颈椎病的困扰,而同事们时常念叨的失眠、腰疼等职业病,更让他萌生了自学中医的想法。
工作繁忙,仍抽空坚持背诵经络穴位;工作之余,跟随老中医出诊,一点点积累经验……如今,这名主持人成了大家眼中的“老中医”。午休时,办公室成了他的“诊疗室”,肩颈酸痛的同事排队求治。
“越深入学习,越觉得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姚嘉楠说。
成就感成为“充电桩”
“阿姨,假期我们过来看看你。如果要出去旅游,家里煤气灶不要忘记关掉……”昨天上午,27岁的王致皓拿着消防宣传册,用宁波方言向居民讲解防火要点。去年,他成为镇海后大街社区的一名社工。
这名金融专业毕业生,如今已是居民口中的“法律百事通”。他跨界学习法律的初衷,源自去年的一起纠纷。
当时,一户住户装修,堵塞了排污管,维修需破开一楼墙体,结果引发矛盾。彼时还是新人的王致皓,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翻遍相关法律条文,最终用权责划分方案促成和解。
“法律条文比‘我觉得’更有说服力。”他感慨道。
此后,自学法律成了王致皓的“必修课”。遇到居民咨询高风险理财产品的时候,他既能用金融知识剖析产品陷阱,又能提供维权指导。
王致皓坦言,社区工作琐碎繁杂,他把每次调解都视为“实战机会”,“当知识变成帮助他人的工具,成就感便成了我的‘充电桩’”。
蹦床上跃动的弧线,艾草中燃烧的微光,法律条文间擦亮的星火……踏上“充电之旅”的青年,在一次次跨越代际的击掌、一根根精准落位的银针、一本本翻旧的法律书籍中,诠释了青春自有千种模样,但有一种共同姿态——永远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