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钟海雄
4月23日晚,法语原版音乐剧《巴黎圣母院》主演见面会举行。台上,一位身着深蓝长裙、白色套衫的女翻译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这是一位生活在宁波的法国人,中文名字卫墨心,是其法语名字“Vicente Morgan”的谐音。熟悉她的人常常称呼她“墨心”,久而久之,她也喜欢在网络上用“法国姐姐墨心”来称呼自己。
青春里盛放的异国恋
“我喜欢宁波,已爱上了这座城市。你看,这是我的孩子。”见到墨心时,她抱着快半岁的孩子秋非,满眼温情。墨心一口纯正、流利的普通话,让人忽然有种“她并不是外国人”的错觉。
墨心丈夫蔡慧敏是温州人,是名热爱健身的程序员。蔡慧敏高中时到法国读书,与墨心恰巧成了同学,由此开启了异国恋情。
“爱上她,是因为她漂亮。”回忆最初遇见的样子,蔡慧敏打趣地说,墨心那时候给他的感觉是英姿飒爽,美得让他“震撼”。两人从相识、相恋到步入婚姻,从法国到中国,不知不觉走过了十几年。
一见钟情的宁波缘
说起和宁波的缘分,墨心说,这更像是一场“有趣的意外”。
2021年5月的一天中午,夫妻两人在杭州一家小餐馆吃饭。此时,他们突然有种想去其他城市走走的冲动。“宁波”,墨心口中突然蹦出这个城市名,瞬间激起了两人的好奇心。
说走就走。一个小时后,他们坐上了前往宁波的动车。
本想着来一场短途旅游,却让两人有了把家安在这里的计划。墨心说:“我和我的爱人第一次走上宁波的大街,就被这个城市吸引了。街头巷尾并不拥挤,感觉生活在这里会很舒适。”
那年暮春,他们在朋友的带领下,穿行在宁波的大街小巷。三江口、鼓楼、月湖、天一广场……这些城市地标被一一收录,也更加坚定了他们留在宁波的想法。
“那天,我们在酒店放下包后就开始找房子,看看能不能留在宁波,结果当天就租好了房子,开始了在宁波的生活。”墨心回忆。
中文比英语流利的法国姑娘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墨心通过看电视剧的方式学中文,把一些句子和词语记录下来。中国的电视剧深深吸引了这个法国姑娘,古装戏更是她的“心头好”。
到宁波后,两人住在普通的居民小区里,墨心的普通话水平也在与宁波朋友、邻居的闲聊中突飞猛进。
“乘地铁时,那些老阿姨会主动和我打招呼,路上也会遇到很多友善的人。因为我会中文,他们总愿意跟我多聊几句。”
墨心自嘲说,虽然是老外,法语是母语,但自己的英语跟中文相比,可就差远了。
有一次在路上闲逛,一对青年男女主动过来和她打招呼。男生直接用英语和她对话,结果墨心回了一句,“不好意思,你还是用中文吧,我英语不太好。”这件趣事也成为她的一个美好回忆。
流利的中国话,让墨心在宁波的生活游刃有余。她会逛早餐店,也会去夜宵摊,甚至还会参加本地人热衷的甬派“大表哥”助农活动,抢单新鲜的地产果蔬。
蔡慧敏打趣说,墨心有“两只胃”,一只“中国胃”,一只“法国胃”,二者和谐共存。她吃比萨,也爱啃鸡爪;钟爱法国的奶酪火锅,也喜欢中国的火锅。打开家里的零食储藏柜,里面有大包的素毛肚,也有各种饼干、干果;有茶叶,也有咖啡。
沉迷于中国书法的“墨心”
墨心家中,有一间中国味十足的书房,仿古书柜、桌椅,满满的古典“中国风”。
书桌上,摆放着林林总总的中文书籍,几本字帖尤其醒目。说起练习书法,墨心的脸上闪过一抹自豪。“篆书《千字文》、隶书《曹全碑》,我已完整地临摹过了。”她说。
在孩子出生前,墨心和丈夫几乎每天会临帖一到两个小时。一年多下来,墨心的毛笔字绽放出不一样的光彩。
去年春节,墨心将自己亲手书写的篆书春联贴在家门口,也完成了自己的一个小心愿。她和丈夫约定,以后每年的春联由两个人轮流书写,展示学习成果,比比谁学得更好。
墨心说,在与中国朋友的交流中,她也接触了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比如越剧和二胡、唢呐等。“这些中国艺术给我惊喜,但相较书法,它们只是短暂的邂逅。”
在第二故乡努力生活
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当年,墨心受邀参加了多场文化活动。在宁波·中法友好沙龙上,她展示了自己的歌声和书法,引来现场一片掌声。
这次,法语原版音乐剧《巴黎圣母院》在宁波演出,墨心担任主演见面会的现场翻译,这是她在宁波第二次为大型活动担任志愿翻译。去年6月,音乐剧《摇滚莫扎特》在宁波演出,她担任主演见面会的现场翻译,也让观众记住了这位干练、美丽的法国姑娘。
作为一名在宁波生活的外国人,总是不免会碰到“特别的目光”。墨心说,自己更希望被当成一个普通人对待,“我是一个普通的法国人,我和所有人一样都在努力生活,其实我们没有什么不一样的。”
法国是墨心的故乡,而宁波已是她的第二故乡,这里有爱人、有朋友。
在墨心心中,有一个属于她的“宁波”,更有一个属于她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