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睡眠健康吗?

在宁波市心理咨询治疗中心,来自古林职高和第三技工学校的20余位心理委员在进行运动心理体验。

患者正在接受经颅磁刺激治疗。

2025年世界睡眠日义诊活动现场。

今年4月是第37个爱国卫生月,主题是“爱卫新篇章 健康‘心’生活”。睡眠健康成为一个关注焦点。3月18日,全国爱卫办发布《睡眠健康核心信息及释义》,将睡眠健康提升至公共卫生高度。宁波作为经济活跃的沿海城市,快节奏生活与高压工作环境下,市民的睡眠质量如何?背后隐藏哪些健康隐患?又有哪些科学干预手段?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陈敏 李湘兰 文/摄

超三成宁波人经常失眠

23岁的小鲍是一名开盲盒主播,每天的工作时间是晚上10点到第二天凌晨1点。刚开始,每天下班,疲惫不堪的小鲍倒头便睡,一觉睡到上午10点。可渐渐地,小鲍下播后一直都没有睡意,脑子里总在回想直播时的情景,常常到凌晨4点还难以入睡。发展到后来,小鲍开始害怕睡觉,一见到床,就会出现头痛、心慌、胸闷等症状。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像小鲍一样,深受睡眠障碍的困扰。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和行为方式逐渐发生变化,睡眠问题也日益凸显,成为影响大家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显示,约27%的人存在睡眠障碍,包括失眠、睡眠呼吸暂停、昼夜节律失调等。据2025年《中国睡眠健康调查报告》,中国18岁及以上人群睡眠困扰率为48.5%,其中女性为51.1%,高于男性45.9%。随着年龄增长,睡眠困扰率逐渐上升,65岁及以上最高,达73.7%。

宁波大学附属康宁医院曾经做过睡眠状况调查,结果显示,38.6%的宁波人存在经常性失眠,其中61.4%的人群存在入睡困难,22.1%的人群存在早醒现象,16.5%的人群存在夜醒频繁的现象。

据宁波大学附属康宁医院睡眠诊疗中心统计,近年来,睡眠障碍患者呈逐年上升趋势。2023年该院睡眠门诊量为3.7万人次,2024年增至3.9万人次。就诊的主要睡眠问题为:失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睡眠昼夜节律紊乱、周期性腿动、不宁腿综合征、夜惊、梦魇、快速眼动睡眠障碍、发作性睡病等。

从门诊看,睡眠障碍患者呈现“两端增长”趋势,统计显示,2024年青少年就诊量较上一年同比激增11.1%;60岁及以上老龄人群就诊量较上一年增长20%。

宁波的睡眠障碍患者队伍为何越来越庞大?宁波大学附属康宁医院睡眠诊疗中心刘之旺主任分析说,原因主要有三:其一,当前中国正处于转型发展时期,社会压力大,工作节奏快,生活冲突也多,很多市民容易产生情绪问题和心理负担,从而影响睡眠;其二,随着心理健康促进工作的推进,市民对睡眠障碍和心理知识的知晓率不断提高,主动就医意识不断增强;其三,健康理念不断更新,市民对心理健康和睡眠质量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晚上11点前入睡,你做到了吗

充足睡眠是保障身心健康的重要条件。3月18日,全国爱卫办发布《睡眠健康核心信息及释义》,以指导各地科学、规范开展睡眠健康宣传工作,引导公众正确认识睡眠,养成健康睡眠习惯。

《睡眠健康核心信息及释义》推荐成年人晚上10至11点入睡,早晨6至7点起床,其中老年人可早晨5至6点起床。

此信息及释义提出,不同年龄段人群所需睡眠时长不同,且因人而异。一般来说,学龄前儿童每天需要10至13小时,中小学生8至10小时,成年人7至8小时,老年人6至7小时。

根据此信息及释义,良好睡眠质量通常表现为:入睡时间在30分钟以内(6岁以下儿童在20分钟以内);夜间醒来的次数不超过3次,且醒来后能在20分钟内再次入睡;醒来后感到精神饱满、心情愉悦、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

什么样的情况提示我们可能患有睡眠障碍?根据《睡眠健康核心信息及释义》,如果经常出现入睡困难(入睡时间超过30分钟,6岁以下超过20分钟)、睡眠中觉醒且醒后无法再次入睡、白天频繁打瞌睡犯困、夜间鼾声响亮伴有呼吸间歇、睡眠不规律、睡眠过程中出现梦游、遗尿等异常动作等,意味着我们可能患有睡眠障碍,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寻求专业帮助。

采访中,有关专家提醒广大市民,长期睡眠不良会导致反应迟钝,学习工作效率下降,还会诱发焦虑、抑郁等问题,增加感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患病风险。

“医生,请救救我家女儿!”有一天,刘之旺主任的门诊涌进来一大家子人,他们是陪同一名40多岁的女患者来看病的,刚进来时,患者显得惊恐不安,几度痛哭失声。患者的母亲介绍,患者因结婚后,婆媳关系紧张,开始变得闷闷不乐,晚上还睡不着觉,发展到后来,失眠症状越来越严重,经常整夜整夜地不能入睡,精神状态也越来越差,开始不愿意出门,老觉得有人要害她,几次想轻生。刘主任对患者进行了系统的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已患有严重的抑郁、焦虑症。“可惜了,假如她能够早点来找医生,早点解决失眠问题,她的病不会发展到今天这样。”

“失眠可以导致人体器官病变,人体器官病变也可导致失眠。”刘之旺主任在接受采访时说,睡眠质量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互相影响。失眠不仅影响人的情绪,甚至能影响人的免疫系统,如果睡眠障碍长期得不到治疗和纠正,则可能导致全身多个脏器损害,包括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内分泌紊乱、免疫功能下降甚至增加诱发癌症的风险。此外,失眠往往是身体潜在某种疾病的外在表现之一。他提醒广大市民,千万别轻视睡眠,睡眠障碍是一种疾病,一定要及早接受规范化治疗。

多元化治疗破解“睡不着”难题

据了解,目前治疗失眠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包括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等。从近几年的临床看,患者对通过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改善睡眠的需求不断增加。

凌晨2点,高新区某科技公司的项目经理王先生又一次盯着天花板数羊。这已经是他连续第87天失眠。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他没有选择安眠药,而是预约了康宁医院的心理治疗。“朋友说认知行为治疗帮他戒掉了5年的安眠药,我想试试。”王先生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临床,越来越多的失眠患者通过心理治疗病情得以改善,这也使越来越多的失眠患者主动选择心理治疗法。

“睡眠障碍,绝大多数是心理问题引起的。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主要包括睡眠限制、刺激控制、认知治疗、放松治疗和睡眠卫生等五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纠正失眠维持因素中的不良行为和信念,国际上很多国家把认知行为治疗列为失眠障碍的一线治疗方案。”刘之旺主任介绍,前来就诊的睡眠障碍患者,八成同时存在抑郁或焦虑情绪。另外据研究,抑郁症患者83%-92%会共病失眠,67%在抑郁症状出现前已存在睡眠维持困难;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68%-79%会共病失眠;失眠患者发生抑郁症的风险增加3.5倍,发生焦虑的风险增加2.8倍。这使得在治疗失眠时,心理治疗比药物治疗更加有效。

除了心理治疗,这几年,一种新的物理治疗正在成为睡眠障碍患者热衷的又一大选择。

4月16日中午,当记者来到康宁医院物理诊疗中心时,52岁的张女士正在接受经颅磁刺激治疗。近一年来,张女士每天凌晨两三点就会突然惊醒,之后便再难入睡,吃安眠药也不见效。在医生的建议下,她开始接受经颅磁刺激治疗。持续两周后,她第一次睡到清晨6点,一月后,她不再需要助眠药,早醒次数显著减少。

据了解,康宁医院的物理诊疗中心于2021年8月启用,重点引入了重复经颅磁刺激、深部经颅磁刺激、超低频经颅磁刺激、经颅电刺激,还有虚拟现实治疗、光照治疗、超声治疗等多种物理治疗手段,以减少药物使用,促进疾病康复。令人想不到的是,物理诊疗中心很快就火了,前来接受治疗的患者与日俱增。据统计,目前中心已接待患者7万多人次。很多患者认为,相比较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安全性更高。正在等待治疗的林老师说,自己长期失眠,但她很抗拒药物助眠,一听说这里有物理助眠,马上就来了。

为更好地服务睡眠障碍患者,宁波各大医院在开设睡眠门诊的同时,还纷纷推陈出新,进行新的探索。作为全国首批探索“互联网+睡眠医学”深度融合的三级精神专科医院,2023年,康宁医院正式上线“甬心智医/熙心健康智能体”,构建覆盖“筛查-诊断-干预-康复-预防”的全链条数字化诊疗体系。患者可以在线预约挂号,灵活选择就诊时间,轻松安排就诊。专业医生团队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诊疗服务,通过数据分析,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睡眠状况,并提供正念冥想、音乐疗法等帮助患者轻松入眠。

从“吃药助眠”到“心理调节”,从抗拒治疗到主动寻求帮助,宁波人对睡眠健康的认知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种转变背后,既是医疗技术进步的结果,更是全民健康意识提升的体现。在“健康宁波”建设的推动下,睡眠健康这场“全民必修课”正在宁波书写新的答案。

新闻链接

关于睡眠的误区

1.熬夜晚睡,白天补觉。这样的做法不可取。大部分人认为,平常的熬夜、通宵可以利用周末、地铁通勤等时间来补觉,实际上这样的做法对健康非常不利,补觉的时间大多是属于浅睡眠,而某些身体机能的恢复需要深度睡眠,比如记忆力。

2.打鼾是因为睡得香。鼾声是因为呼吸道在睡眠过程中受到阻塞而产生的,在肥胖和颈部粗短的人群中更为常见,长时间打鼾可能会导致睡眠呼吸暂停,影响睡眠质量。因此,打鼾并不一定是睡得香的表现。

3.吃安眠药会上瘾。许多人担心吃安眠药会上瘾,事实上,遵医嘱合理使用安眠药并不会导致上瘾,未遵医嘱或长期使用才可能导致依赖。在使用安眠药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切勿自行购买和使用。

2025-04-23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210372.html 1 3 你的睡眠健康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