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组轩/文
笃行致远逐梦,每一步征程,都离不开各级党组织与党员干部的引领护航;
务实担当争先,每一项使命,都离不开各级党组织与党员干部的躬身践行;
冲锋拼搏跨越,每一次突破,都离不开各级党组织与党员干部的勇毅担当。
近年来,江北区组织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给祖籍宁波的香港企业家重要回信精神,对标区委、区政府战略部署,持续筑牢思想根基、淬炼干部本领、夯实基层基础、集聚人才动能,以高质量党建赋能高质量发展,全力书写新时代党建护航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江北篇章。
锻造“硬核铁军”
激活干事创业“一池春水”
“项目推进就像解多元方程,既要理顺时序变量,更要创新解题方法。”去年5月,江北区营商环境办公室干部干郭晶根据组织安排,负责推进江北区投创中心地块的重点项目。面对基建计划初启、关键招标未动、工期紧迫等挑战,她带领团队重新梳理时间表,创新审批流程,同步推进多项准备工作,最终确保项目如期开工。
“这次锻炼就像一面放大镜,是一次对增值服务的深刻实践。同时,也让我思考政府部门如何为企业提供更精准的服务、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服务,使我深深领会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的意义。”干郭晶说。
干郭晶这样的干部,在江北区并非个例。紧扣工作需求和干部资源“两张清单”,江北区聚焦基层一线、民营企业和重点项目、压担墩苗、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五方面需要,结合干部历练,分层分类制定计划,累计选派83名各层次干部深入一线实践锻炼,实现重点工作和干部能力“双提升”。
此外,江北区还持续深化落实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以政治铸魂、励才赋能、考准管实、选优配强、激励关怀为抓手,建立梯队化培养、实践化锻炼、递进式激励三大机制,进一步落实优化班子、完善考核、培训赋能、监督管理、关心关爱五大重点任务,推动干部资源优化配置,助力各项事业发展。
筑强“红色堡垒”
打造共治共享幸福样本
云鹭湾未来社区食堂的蒸汽里,升腾着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民生温度。由社区主导、第三方运营,云鹭湾探索推出“老龄优惠+全龄普惠+公益特惠”模式,为不同群体提供精准服务。“食堂真的办到了我们老百姓的心坎上。”居民张阿姨的点赞,折射出江北区党群服务中心专业化服务集成供给改革初显成效。
“专业化的服务让居民真正尝到甜头、得到实惠,同时也吸引更多社区达人参与进来,成为我们的合伙人。”江北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江北区聚焦服务主体引入难、专业化水平不高、服务质量不稳定等问题,加大党群合伙人等专业服务主体招募力度,探索形成“微利+平价+免费”服务供给体系,进一步提升基层服务效能。
江北区始终秉持“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强、党员队伍必须过硬”要求,培育形成具有示范效应的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江北经验”。大力实施“双十培育”行动,推动10个特色村走出共同富裕新路径;开展“院系联村”活动,230余名专家常态化驻村指导,让“智囊团”变成“行动队”;承接打造宁波农指员之家,推动农指员资源集约高效利用。深化党建引领“居业物”协同共治机制,试点小区公共收益年增幅达15%;深化新时代“领雁工程”,构建“选育管用”全职业周期培养体系,培育出邬明忠、方国君等一批省级兴村(治社)名师和省级担当作为好支书,以“头雁领航”带动“群雁齐飞”,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创新开展流动党员“北岸暖流”系列行动,让2700余名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高飞不断线。
点燃“人才引擎”
撬动产业升级关键变量
在江北高新区的永石精密智能车间,浙江工业大学董辉教授团队研发的刀具监测系统,正将机床数据转化为价值密码。“我们不仅要突破技术壁垒,更要向着产学研融合的江北模式不断迈进。”董辉口中的模式,源于江北产教融合机制,这也是全市教科人一体改革的生动实践。
作为江北区创业型的“产业教授”,董辉带领团队自主研发的数据采集、分析及控制系统,打开了高精密刀具领域的“技术锁”,为客户提供了从机床联网到智能维护的全套解决方案。5年来,永石精密在董辉的引领下,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年均增长率超过8%,赢得了无数业内巨头的青睐。
围绕教科人一体改革总体部署,江北区以北高教园区为依托,与市教育局签约共建“产教融合,双向赋能”共同体。探索实施“五联五清单”机制,配套出台一系列人才、科技、产业、金融等综合扶持政策,推动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有力提升人才规模量级、人才平台能级、人才生态质级。累计选聘创业型的“产业教授”16位,联合申报科研项目18项,带动产值超8亿元,成为推动区域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
从干部培养“淬炼炉”到基层治理“压舱石”,从人才引育“强磁场”到产业发展“推进器”,江北区正以高质量党建激活发展动能,在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中书写“江北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