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孙吉晶 通讯员惠晓阳 王挺)昨天,位于宁海越溪乡小微企业园内的宁波俊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焊花飞溅,电焊师傅吴永权熟练地操作设备。作为小微企业园的一名“共享工匠”,吴永权为园区内的两家企业提供服务。“企业空窗期能找到活干,收入还能增加。这种共享模式不错!”他高兴地说。
“共享工匠”,是越溪乡针对小微企业用工难而推出的创新举措。越溪乡小微企业园已有入驻企业103家,该乡通过党群服务中心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将园区内企业用工需求与员工技能库精准匹配,既缓解了企业技术工短缺问题,又为员工开辟了增收渠道。据统计,园区内已有10余名员工实现跨企流动,带动企业生产效率提升。
电焊工王时珍是小微企业园物业聘请的“共享工匠”。有一次,宁海县春庆机械有限公司冲压车间突然传来异常声响,紧接着设备停机,整个车间陷入黑暗。王时珍接到企业求助电话后,冒着大雨赶到现场,打着手电,快速检测设备电路。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紧张作业,电路被成功修复。
除了“共享工匠”,越溪乡还根据小微企业园入驻企业的需求,构建“共享律师、共享驿站、共享家园”等服务体系,力求实现资源集约化供给、服务精准化配送,助力小微企业抱团发展。
“请各家企业投票确定下周‘共享律师’讲座选题。”前几天,在越溪乡小微企业园工作群,志愿者发布了一批讲座选题。“共享律师”由政府送法律服务,引入北京一家律师事务所律师团队,定期在“共享家园”开设课程,讲座选题由园区内的小微企业主“点单”。到目前为止,“共享律师”已助力小微企业园企业化解劳资纠纷4起,协助修订企业合同范本10余份。
如今,在越溪乡小微企业园,“共享驿站”的电子屏每天滚动播放着用工需求,这个集成12项政务服务的微型中心商务区,日均接待120余人次;“共享阅读”构建“线上+线下”文化生态圈,线下建有微书房,常态化开展“越讲悦听”读书会,线上借助“醉美越溪”平台,开通“有声图书馆”专栏。“政府搭建平台,企业共享资源,这种良性互动让园区更具凝聚力。”宁波市大磐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负责人金汉能说。
润物无声的文明力量,正转化为企业发展动能。由小微企业园内劳模工匠组成的“微光讲师团”已开展技能培训12期,累计培育技术能手120名。八成以上的小微企业主动参与园区组织的各类志愿服务。今年,越溪乡小微企业园预计实现产值5亿元。
“我们正在谋划‘共享业务链’,推动上下游企业深度合作,打造更多元化的共享生态。”越溪乡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