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牵手”微短剧

如何激发新动力?

宣传画报。 (受访单位供图)

前天,海曙区章水镇的杖锡樱花园内,樱花竞相绽放,吸引了众多古风汉服和“二次元cosplay”爱好者前来打卡。 (徐能 张昊桦 摄)

记者 俞家嘉

旅游种草达人游芊芊“探店”宁波奉化景区,与年轻“守艺人”许元相遇相知相爱;

中世纪法国商人来到现代宁波,通过144小时的生活故事,展现宁波制造、贸易的蓬勃发展和宁波人的生活面貌;

一对祖孙以非遗竹根雕为纽带,两代人之间的浓浓情感流淌,宁波象山的海滨风光和古色古香的小镇街道也通过镜头完美呈现……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日前发布新一批“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推荐剧目名单,宁波2部作品上榜,分别是《许你一世缘牵》与《岁岁知我意》。此前,宁波还有《宁波144小时》《那年夏天外婆的海》《遇见你的第一次》等多部微短剧入选推荐剧目名单。

那么,宁波要如何将微短剧带来的短期热度转化为赋能文旅产业发展的长久动力?

“迷你”叙事,风靡文旅

“上映不到3周,全网播放量已经突破5000万。”《许你一世缘牵》出品方、奉化区文化旅游集团负责人王侠群说。

该剧单集时长3分钟至5分钟,通过现代与古代双线叙事的形式,融合奇幻爱情元素,以旅游种草达人的视角串联起奉化溪口—滕头旅游景区、天下第一桃园、雪窦山等多个标志性景点。

相较于传统的旅游宣传片,微短剧短小精悍、节奏紧凑,且兼具故事性、趣味性,让观众能身临其境地感受文旅目的地的自然风光、地道美食、民俗风情。

《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40.3%的用户认同短视频/直播已经成为自身主要的消费渠道,27.9%的用户“会因为看短视频/直播去某地旅游”。

不过,“微短剧+文旅”虽然潜力可观,但仍存在“牵手”方式单一等问题,比如为了展现当地景观,忽视剧情设计,导致微短剧沦为“贴片广告”,容易让观众产生抵触心理。

“情感共鸣和角色代入才是吸引观众的关键。”王侠群说。

《岁岁知我意》《遇见你的第一次》制片人、宁波火五影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明月认为,文旅微短剧要深入挖掘地方文旅特色与精髓,用高质量作品将文旅资源呈现给观众,促使观众产生以故事中的角色去体验取景地的文化、历史和风情的兴趣,激发旅游动机。

剧游联动,放大价值

去年,文旅微短剧《我的归途有风》通过“轻叙事+重体验”的模式,生动展现了四川乐山当地的美食。

该剧播出后,当地旅游市场被引爆。乐山张公桥、峨眉东门街等取景地成为游客打卡热点,2024年“五一”假期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同比增长45.5%。

从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发布以来,全国多地纷纷围绕地方特色推出一系列针对性的政策,整体成效显著,“一部剧带火一座城”的现象频出。

“如今,游客在选择文旅目的地时,更期望获得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沉浸式体验。”宁波全域旅游研究院执行院长、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教授李华敏说。

辨识度鲜明、承载推介属性的文旅微短剧正迎合了广大游客的文旅消费需求,有快速点燃游客的旅游热情、放大文旅目的地IP价值的潜力。

事实上,打造文旅微短剧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将“流量”转化为“客流量”。

在李华敏看来,宁波文旅部门要借力文旅微短剧的热度,打通“观看—打卡—消费”的全链条,将微短剧中呈现的经典场景转化为网红打卡地,也要结合微短剧内容,开发定制化的旅游线路、特色活动和文创产品等,深度挖掘微短剧的附加值。

政策加持,激发潜力

作为文旅资源丰富的城市,宁波正积极发力“微短剧+文旅”产业。

近年来,宁波谋划制定“微短剧里看宁波”创作计划,聚焦风景、风俗、风情、风物、风雅“五风”创作方向,围绕宁波独特的河姆渡文化、藏书文化、港城文化等在地文化,抢跑微短剧赛道,力求将微短剧的庞大流量转化为文旅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官方认证”的加持和助推,让微短剧成为文旅赛道上风头正劲的新选手。

优质、完善的视听影视制作产业基础设施,也为宁波文旅微短剧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

今年1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正式批复同意在宁波设立“中国(象山)视听产业园”,以宁波市影视文化产业区为主体,包括象山影视城、中国海影城、706影视双创中心、象山影视学院四个核心区块,引进公司及工作室超4300家,实现视听影视制作上下游产业链全覆盖。

“未来,宁波将积极组织行业培训加强创作指导,组织创投对接赋能文旅微短剧制作,组织征集竞赛激励精品创作,同时,夯实多元要素支撑,通过搭建服务平台、提升政务效能、完善政策体系,努力让微短剧‘流量’赋能文旅‘留量’。”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说。

2025-04-12 文旅“牵手”微短剧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208444.html 1 3 如何激发新动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