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聪 张恒 文/摄
昨天,均胜集团内,宁波普智未来机器人有限公司与宁波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依次揭牌。
其中,普智未来由均胜集团与上海智元新技术有限公司合资成立,总投资2亿元,预计第一期产线可年产1000台人形机器人及轮式机器人。它也成为宁波首家聚焦具身智能机器人本体生产、销售的企业。
创新中心计划投资2亿元,由普智未来进行建设并提供运营服务。未来,在5000平方米的创新中心内,将进行一比一场景搭建、AI大模型训练、软硬件适配等方面的探索。
两次揭牌,给宁波人形机器人产业带来哪些新变化?
整合上下游产业链
“我们看中的就是均胜集团整合上下游产业链的能力。”揭牌活动现场,上海智元董事长邓泰华的回答言简意赅。
诚然,作为国内较为知名的人形机器人本体生产企业,3月11日,上海智元发布的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灵犀X2,除了常规的行走、跑步、跳舞外,还会举重、踩滑板车、玩平衡车、骑自行车,运动性能强劲。
但要实现产业化落地,上游零部件企业的联动及下游市场的应用,是人形机器人生产企业必须攻克的难题,一个能够更好地降低人形机器人的成本,另一个能更好地解决人形机器人未来的销路问题。
“均胜集团旗下的均胜电子已连续多年入选全国电子信息百强,拥有较好的零部件整合能力。集团旗下的香山股份、均普智能在人形机器人的关键零部件上也有所布局。”邓泰华说,不仅如此,均普人工智能和人形机器人研究院是全国较早布局人形机器人的机构,其研发的贾维斯机器人已迭代至2.0版。
全新的外挂式电池包,不仅能让它站立续航时间延长至4小时,还能随时更换。新增的头部柔性液晶屏,能让它展示更多自定义表情,从“冷面机械”变成“表情包达人”。
今年2月,工程师为贾维斯装上了一个神奇的嗅觉传感器,它能识别60种气味。
不仅如此,迭代升级后的贾维斯,双手拥有12个自由度,配合激光雷达和双目视觉技术,还能精准识别货架上的商品并进行抓取。在汽车工厂里,它每天搬运的零件相当于8名工人的工作量,且永远不会喊累。
“这些都为下游市场的应用提供了更多可能性。”邓泰华说。
未来的发展潜力
不知不觉中,“头脑”聪明、“四肢”灵活的人形机器人已成为未来产业的新赛道、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先锋军”。
公开数据显示,到2035年,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540亿美元。另有机构预计,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销量将达150万台,2035年将达800万台。
这一极具想象力的产业,已被视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典型代表之一。它也有望成为继家电、手机、新能源汽车之后又一类颠覆性产品。
“如何抢抓新机遇,较早的布局不可或缺。”均胜集团董事长王剑峰说,2025年,均胜集团将自身定位为“汽车+机器人Tier1”,未来将重点突破人形机器人的“大脑”“小脑”“肢体”三大核心关节,打造完整的人形机器人产业链。
比如,均胜电子产品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可用于机器人智能系统开发;汽车安全领域的高精度执行器技术可用于机器人的关节控制,提升动作的灵活性与精确性。
目前,均胜电子为人形机器人打造的核心零部件已向知名人形机器人公司送样;今年2月,公司成功研发人形机器人专用的嗅觉传感器;集团旗下的NESINEXT公司还和合作方推出通用人形机器人“灵巧手”产品。
“今天的签约将是一个新的开始。”王剑峰说,按照计划,普智未来将对机器人本体进行二次开发,以适应特定工业场景的应用,并负责推动其商业化落地。
“年产1000台人形机器人及轮式机器人,不仅能打响宁波制造的品牌,还将吸引全国乃至全球上下游企业集聚宁波。”现场相关专家说,这里有望成为全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沃土”。
按照计划,由机器人专家、AI专家和工业自动化专家组成的运营团队,将在宁波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进行一比一场景搭建、AI大模型训练等方面的探索,并通过二次开发,研发出可落地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产品。
“发展人形机器人产业,宁波有优势,未来有市场,‘蓝海’就在眼前。”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按照要求,宁波将把人形机器人作为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的战略性抓手之一,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加快打造全国领先的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
与此同时,宁波将营造最优生态,发挥好创新要素服务支撑作用,打好“场景+人才+生态”组合拳,建立完善投入增长机制,为企业“大步快跑”打造坚强后盾、提供最优支持。
以普智未来及宁波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为纽带,整合上下游的“创新联合体”,无疑将为宁波人形机器人产业带来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