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创新 成为干部的鲜明标签

徐 磊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团组审议讨论时强调,“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这既是冲锋号,也是方法论。宁波始终将创新视为城市基因,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宁波要在创新上谋突破、添新彩,干部队伍就需涵养“三气”。

以脚踏实地充实创新底气。创新不是凌空蹈虚的“口号工程”,而是扎根实际的“解题行动”。去年以来,各地通过推进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从街道(镇乡)收回部分履职事项,就是为了让基层干部从文山会海中抽出身来,有更多精力关注发展堵点、群众痛点、创新难点。

现实中,总不乏“葫芦式”干部,人在基层却浮在面上,习惯将创新挂在嘴上、写在纸上,看似忙忙碌碌,实则远离群众“烟火”、发展“前沿”,没有了干事创业的根基,这样的创新,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需引起关注。

当前,聚焦“一个首要任务、三个主攻方向、两个根本”,就要大力弘扬“钉钉子精神”,坚持眼睛朝下、脚步向下,立足地方所能、产业所需和群众所求,紧盯突出问题和深层次矛盾,大胆试、放手干、坚决改,因地制宜谋划实施一批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的创新举措,以实干做出实绩。

用制度保障凝练创新胆气。激发干部创新活力,既需干部自我突破,更需制度撑腰护航。党中央旗帜鲜明树立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省委、市委坚持以“三看”“三破”“三到”选任干部,以“能上能下”促干部“有为有位”。于具体单位而言,就应持续深化干部日常跟踪了解机制,凭实绩实效选拔一批“闯将”“能人”。

其间,应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千方百计保护干部积极性,营造宽容失败的创新生态,鼓励干部在改革发展一线不断试错、总结、提升,逐渐让“创新干”成为干部队伍的鲜明标签。于干部而言,不能一味地蛮干冒进,而应通过系统的培训赋能克服“本领恐慌”、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以能力的新飞跃打开工作的新局面;更不能患得患失畏缩不前,必须破除“小富即安”的思想坚冰,拿出“向海图强”的气量胆魄,推动宁波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以久久为功涵养创新锐气。春节期间,DeepSeek、人形机器人爆火出圈后,许多地方因时而动、顺势而为,将运用人工智能大模型赋能、支持机器人相关产业发展等写入新一年的工作目标。

拥抱前沿科技、抢抓发展机遇固然重要,但同时须警惕空有雄心壮志的“政绩冲动症”,谨防“追星式”“跟风式”的盲目模仿和简单复制,部署启动时“大干快上”,等热度一过、遇到点困难便“偃旗息鼓”。这么做不仅有损政府公信力,更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杭州六小龙”强势崛起,既得益于企业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也归功于民间耐心资本对科技创新的“孜孜以求”和“锲而不舍”。

当前,各级党员干部肩负着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光荣使命,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至关重要;目标一旦锚定,便要拿出“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和“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处理好潜绩和显绩的关系,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任接着一任干,驰而不息做好难而正确的事情。

2025-04-02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206773.html 1 3 让创新 成为干部的鲜明标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