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双杰:家谱是国家历史、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励双杰(右)接受记者采访。(龚旭琪 黄国飚 摄)

记者 陈 隽 龚旭琪

黄国飚 张钱鸿

书香传承人

励双杰,慈溪人,家谱收藏家,作家,天一阁博物院特约研究员、上海图书馆中国家谱特约研究员。

励双杰的藏馆名为“思绥草堂”,内有藏本近3万册,包含300多个姓氏。收藏之余,励双杰热爱写作,出版了长篇小说《阳谋》《秘色》及《中国家谱藏谈》《名人家谱摭谈》等专著。2023年,励双杰被中国作家协会授予“20佳藏书人”称号。

“家谱在,人生尚有来处。”

走进励双杰的“思绥草堂”,书香满溢,近3万册古籍家谱散发出属于历史的书卷气。

1993年,因为一次偶然,励双杰与家谱结缘。

当时励双杰在慈溪周巷姚北古玩市场淘书,不经意间,目光被角落里一大摞装订古朴的线装书所吸引。摊主开价1000元,励双杰还价到500元,整个交易过程还不到一分钟,励双杰顺利拿下32册《上虞西华顾氏家谱》。

回忆起第一次购买家谱的经历,励双杰记忆犹新:“把钱给摊主的时候,我两只手不停地发抖,那是一种不可抑制的抖动。这也许意味着我的人生轨迹就此改变。”

自此,励双杰与家谱结下了不解之缘。“一部家谱就是一部演变的历史,特别有意义。”励双杰说。

在“思绥草堂”,清代乾隆以前的家谱有200余部,明版家谱有六七十部。其中,明代天顺二年的《胡家宗谱》算得上是“老大哥”,比上海图书馆馆藏的最早的家谱还要早10年。

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家谱与国史、方志并列,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献。“家谱不仅是家族的记忆,也是国家历史、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因此,收藏之外,励双杰觉得“思绥草堂”有一重更重要的意义。

励双杰印象最深的,是一个来自安徽的家族,后人找不到自己的家谱,但知道自己的祖先里有过不少名人,包括康熙年间的武状元。

“几番波折,他们找到了我,最终在我这里发现了清光绪二年编的《礼和曹氏宗谱》,完成了对家族历史的追根溯源。”励双杰说,这个家族后来把武状元的墓保留下来,还修建了祠堂。

如今,“思绥草堂”已不只是一间实体的藏书阁,更是励双杰对外传播家谱文化的公众号。在这里,他精心整理并发布了大量与家谱文化相关的文章,有些颇具网感的作品还成了“爆款”。

让家谱在新时代焕发生机,或许是励双杰收藏家谱最大的意义。在这个快速变迁的时代,励双杰收藏的家谱,恰似一座座连接过往与未来的桥梁,让“家”更加深入人心。

2025-03-29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206181.html 1 3 励双杰:家谱是国家历史、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enpproperty-->